張亞中:美「臺灣地位未定論」是迷幻藥 恐重蹈烏克蘭覆轍

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張亞中。記者曾學仁/攝影

美國在臺協會(AIT)日前指出,包括「開羅宣言」、「波茲坦宣言」及「舊金山和約」等文件均未決定臺灣最終政治地位,引發討論。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表示,美國的「臺灣地位未定論」是迷幻藥、是導火線,要警惕、要拒絕。「兩岸政治地位確定」比「臺灣地位未定」重要的太多了。

張亞中指出,對於AIT的說法,國務院口徑一致,強調此一說法,顯示美國已經有意再次將臺灣作爲戰略棋子。民進黨對此大表歡迎,卻未看到其中隱藏的巨大危險;國民黨只能重申臺灣屬於中華民國,不敢對AIT表示抗議。

張亞中說,這是臺灣目前的最大問題,以「親美」爲圭臬的國民兩黨,面對美國幾乎不敢說「不」,只能接受。國民兩黨高層,以及目前中國國民黨的多位黨主席候選人的言行,也是把「親美」視爲不可挑戰的金科玉律,這其實是臺灣重大的危機。

張亞中說,「臺灣地位未定」從來只是美國的一張牌。1950年代,美國因韓戰爆發,爲了能在國際上介入臺海,又不致觸犯「干涉中國內政」的原則,於是提出這一說法。但當1969年中蘇共交惡,美國需要「聯中抗蘇」時,這張牌立刻被收回,1972年上海公報表示,「美國認識到,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等於正式否認了「臺灣地位未定」。由此可見,美國的立場始終是隨戰略需要而反覆,毫無原則可言。

張亞中說,如今在中美對抗的新局勢下,美國又第二次翻出「臺灣地位未定」這張老掉牙的牌,不僅是AIT的發言,甚至拜登政府末期也公開主張「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與臺灣地位無關。這種說法表面上替臺灣「爭取空間」,實際上卻是把臺灣推向更險峻的境地,兩岸敵對狀態無法化解,臺灣的命運被牢牢鎖在美國手裡,兩岸和平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臺灣甚至可能重蹈烏克蘭的覆轍。

張亞中指出,「臺灣地位未定論」根本無法撼動北京對「一箇中國」的堅定立場。國際社會對此議題早有定見,美國這種反覆操作不僅無法爲臺灣創造更多「國際空間」,反而會使北京加緊壓縮臺灣的國際活動,更強化對臺灣的威力威脅。換言之,美國打這張牌只是爲了控制檯灣、汲取臺灣,並非真心維護臺灣利益。

他說,更危險的是,民進黨正好利用「臺灣地位未定」作爲法理臺獨或其「兩國論」的想像依據,進一步排斥兩岸的政治對話,並在對美關係上被予取予求,毫無保留。如此一來,臺灣的自主選擇權將完全喪失,命運與美國綁死在一起。這就像烏克蘭在「可以加入北約」的迷幻藥下,最終一步步走上不可回頭的災難。

張亞中強調,臺灣要了解,當「臺灣地位未定」不是事實,而是美國的策略說詞時,美國可以基於美國的利益,隨時又可以再調整說詞。1972年,美國需要中共時,可以從「臺灣地位未定」變成「臺灣地位已定」。未來,當要準備與中共「交易臺灣」時,又可再次翻轉立場,推辭說「臺灣地位已定」。

他認爲,「臺灣地位未定」既不符歷史,也不符國際現實。它只是美國反覆操作的戰略工具,卻成了民進黨追求「抗中保臺」的藉口。若臺灣社會繼續沉醉於這種虛幻的保護傘,「臺灣地位未定」也會成爲兩岸軍事衝突的「導火線」,不僅會失去兩岸和平的契機,更將把自己送上不可逆轉的險境。

張亞中說,這正是他參選黨主席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他與其他參選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國民黨必須具備「知美、知中、知共、知國際」的知識與高度格局,而不是盲目地只懂「親美、友日」。臺灣必須拒絕再吃美國餵養的「迷幻藥」,更要拒絕成爲兩岸戰火的「導火線」。

張亞中說,臺灣不能對美國言聽計從,更不能淪爲美國維繫霸權的犧牲品;臺灣也不應被推向成爲美國遏制中國大陸的前沿基地。對臺灣而言,唯一的正道就是兩岸和平。若當選黨主席,他將立即推動國共政治對話,爲兩岸和平創造契機、奠定基礎。對臺灣來說,務實的「兩岸政治地位確定」遠比虛幻的「臺灣地位未定」重要的太多了,這纔是確保臺灣未來安全與繁榮的真正出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