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翔Military》陸93閱兵大秀新武器 看懂臺海嚴峻挑戰
202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大會,解放軍空中無人作戰方隊接受檢閱,圖中爲攻擊-11無人機。(新華社)
陸93閱兵大量展示了許多新型武器系統,涵蓋反介入/區域拒止、無人機作戰體系、戰略核威懾、傳統力量投送與新型防禦體系5大領域,這些裝備呈現高度數位化資訊整合、無人化與精準化的特徵,絕對不單只是汲取俄烏戰爭的經驗,而是發展已久。本週看了許多國內討論,酸言酸語不佔少數,然而,我始終認爲鴕鳥、阿Q心態最要不得,知己知彼纔有出路,本篇就從臺海戰爭來想定,一次帶您看懂這些新武器的定位。
在談各式武器系統時候,射程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可惜我們現在還無法確認許多武器完整的性能諸元,還請海涵。本次亮相的「鷹擊-17」「鷹擊-19」「鷹擊-20」高超音速反艦飛彈,飛行速度超過音速5倍起跳,可從艦艇或戰機發射,能夠對臺灣周遭、臨近海域的大型艦艇形成致命威脅,包含美國海軍、日本海自的水面艦在內,都還不具備反制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
以最樂觀的情況來看,愛國者3型MSE攔截彈灑出來的金屬彈幕,是有機會攔阻到高超音速飛彈,這點在烏克蘭基輔得到了驗證,假設真能攔截好了,那麼還要煩惱的問題是,解放軍不會只射一枚,反艦任務必定是一次發射好幾枚增加穿透守方防禦的機率,不過美國海軍目前標6飛彈(SM-6)不具備這樣的金屬彈幕能力,所以今年4月才傳出美國海軍疾呼想要愛3 MSE攔截彈。
無人作戰系統部分,首次出現長達18至20米的AJX-002超大型無人潛航器(XLUUV),推測主要用於海底監視與偵察,也可能具備潛射飛彈能力;而對水面以及具備佈雷能力的HSU100型無人潛航器。空中裝備則包括隱形無人攻擊機「攻擊-11」、高空長航時戰略偵察機「無偵-10」,以及各型蜂羣作戰無人機。
戰略核威懾方面,解放軍集中展示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包括空射「驚雷-1」長程飛彈、潛射「巨浪-3」、以及陸基「東風-61」、「東風-31」和「東風-5C」等洲際飛彈,顯示出核力量的全面升級,其中「驚雷-1」遠程空射核彈特別引人注目,補足了核三位一體空中的缺。
2025年9月3日,陸93月兵,核飛彈第一方隊接受檢閱,圖爲巨浪-3潛射核彈。(新華社)
臺海衝突的核心變數之一,是美國和盟友國家可能會介入,而中國新展示的武器明顯針對此情境設計,素有「關島殺手」之稱的「東風-26D」能直擊美軍在關島的主要基地;「東風-61」可搭載多枚分導式核彈頭;「東風-5C」則能自中國北方發射,直達美國本土,遑論位於日本、南韓的美軍基地、港口和機場了。
美國長年推動臺灣「刺蝟化戰略」,要改以更多較小型且機動性更強的武器代之,例如標槍飛彈、單兵反戰車武器和刺針防空飛彈等,或者水上佈雷、遠程佈雷等,意圖要臺灣打「不對稱戰爭」,拖入巷戰以命換命來加重解放軍攻臺的成本。
而解放軍新型無人作戰體系,海上裝備如無人艇、前述水下無人艦艇可執行偵察、佈雷、掃雷破障與蜂羣攻擊,空中則有隱形無人機與戰略偵察機,適合精準打擊與滲透,而陸上則有無人「機器狼」,和烏克蘭戰爭大家已經時常看到的各式小型無人機、自殺無人機以及巡飛彈。
透過無人化戰力,解放軍能夠以較低的風險和成本殺傷我後備部隊,避免陷入傳統城鎮戰的高昂代價,而作爲守方,當我們流血付出人命犧牲才能換掉幾臺「機器狼」的情況下,對於士氣影響很大,這些東西工廠一直造就好了,而人命不是。
在傳統武器方面,本次展出新型「100坦克」、「100支援戰車」、99B主戰坦克,以及新型空降戰車、自走砲等,強化城鎮戰與快速投送能力。火力支援則有PHL-191長程多管火箭系統與新型迫榴炮,搭配單兵智慧型終端設備與無人偵察裝備,提升態勢感知與部隊協同能力。
我這邊特別着墨一下PHL-191長程多管火箭系統,讀者直接把它想成性能更好的「海馬斯」(M142 HIMARS)就好,端看發射彈種,射程長達300至500公里,可以輕易打過臺灣海峽,而且又多又便宜還很準,衝壓火箭彈打起來還比彈道飛彈經濟,解放軍可以再不出動火箭軍(二砲部隊)的情況下,陸軍就可以調度這樣的長程火力,讀到這裡大家應該會很頭痛,東風飛彈族攔截問題未解,還要面對數量龐大的長程火箭彈。
而解放軍火協作業,很可能會將PHL-191下放到戰術目標,碉堡、掩體、部隊集聚點的之類的,對一線部隊威脅十分巨大。而這些長程導引火箭,也是可以拿來打擊戰略目標,如變壓站、電塔、抽水站、港埠設施、卸煤港以及LNG專用卸載港埠設施等。
俄烏戰爭顯示,無人機與巡飛彈對高價值目標構成巨大威脅,解放軍本次展示出完整的反無人機體系,包括高能雷射、高功率微波武器與反無人機彈砲防空系統,可以有效建立對無人機分層防空,閱兵期間甚至連戰略飛彈發射車都有配備反無人機裝備,凸顯解放軍早已將「無人機防禦」納入生存能力的核心考量,或許不只是源自於俄烏戰場經驗,而是在中國大陸快速發展無人機的過程中,就已經產生的發想,網路上有許多人稱之爲「矛與盾都有了」,我覺得非常的貼切。
從解放軍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來看,一旦開戰,美軍前線勢必將從第一島鏈退至關島,甚至延伸至本土,北京藉此提高美國干預臺海的戰略成本,也降低臺灣周遭友好國家支持干預的意願,而美國推動的「刺蝟島」臺灣,解放軍也發展了低風險和低成本的做法,想說的太多了,礙於篇幅,僅以央視去年底發佈的新聞片段總結:陸智慧無人飛彈工廠,巡弋飛彈日產能1000發,而這樣的工廠有好幾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