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閱兵新武器》殲-35艦載隱形戰機 遠程空中武力延伸

殲-35艦載隱形戰機。(中時新聞網)

殲-35由十多年前首度亮相的FC-31驗證機發展而來,是中方打造可媲美美國F-35等西方先進戰機的最新努力。爲空軍設計的陸基型殲-35A據悉配備單鼻輪,具有優化空氣動力性能的改良機翼設計,可執行空優、對地攻擊和電戰任務,並可適應較短或較簡陋的跑道,將加強中方空軍從喜馬拉雅山,一直到東海的空中力量投射能力。

另一款航母艦載型殲-35,則具備「彈射起飛/攔阻索回收」(CATOBAR)能力,配備可摺疊機翼、彈射杆和尾鉤,以部署中方003型航母「福建」艦。殲-35搭載渦扇-13E,甚至更先進的渦扇-19渦扇發動機,反映中方在開發自制推進系統上的努力,以顯著提升海軍遠離中國海岸的投射力,挑戰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霸權。

中國追求開發第5代戰機並非新鮮事,空軍2017年推出的殲-20是中方首款隱形戰機,以對抗美國F-22「猛禽」(Raptor)等空優平臺。殲-20採用三角翼配置,具備長程能力,是中國空軍現代化的基石。

然而,殲-20的大小和設計顯示,它主要在執行戰略任務,而不具備航母操作或廣泛戰術部署所需的多功能靈活性。殲-35未來能填補這空缺,提供一款更輕巧、靈活的平臺,類似美國F-35,兼具隱形、感測器融合和多用途功能。

殲-35的發動機選擇是關鍵要素。渦扇-13E爲FC-31原始動力系統的升級版,推力雖比早期中方引擎有所改善,但仍比F-35所採用的F135引擎落後。而渦扇-19是一款正在開發的新引擎,在於提升性能和效率,或許能使殲-35更接近西方對手。

由於殲-35發展出艦載機,可將中國的影響力延伸至太平洋,挑戰美國在菲律賓海等區域的海軍行動,提升中方戰力,進而改變區域平衡,多用途的殲-35可靠隱形性能,規避探測並具備交戰火力,加強在亞太地區周邊國家侵擾行動。對未來大陸的區域雄心有重大戰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