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隱身+艦載機新亮相! 殲-35航母新星、殲-20S全球首創雙座隱形
▲ 「九三大閱兵」殲擊機、艦載機新亮相。(圖/翻攝央視)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大陸今(3日)在北京天安門舉行「九三大閱兵」,外界期待殲-35、殲-20S新亮相,這次加入空中作戰體系展示。號稱航母艦載隱身戰機「新星」殲-35首次公開亮相,也是這次閱兵的最大焦點,這款雙發隱身艦載戰機由殲-31改進而來,專爲航母操作設計。另外,殲-20S全球首款雙座第五代隱身戰機,突破「雙座革新」全球首款戰,連美軍也沒做到。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大會9月3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閱兵式空中梯隊壓軸登場,數十架新型戰機呼嘯長空,劃破雲天,以成體系方式展示人民解放軍在預警偵察、遠程打擊、制空作戰、戰略投送與支援保障等領域的全面躍升,向外界展現快速解放軍成長與科技跨越。
▲新型隱身戰鬥機列裝亮相。(圖/翻攝央視)
先出場是殲擊機梯隊殲-16D、殲-20、殲-35A、殲-20S與殲-20A編成兩個楔形編隊,5款新型隱身戰鬥機列裝亮相,都是大陸自主研製的新型隱身戰鬥機。
殲-35A可以執行制空作戰任務及對地、對海多種突擊任務,是隱身與反隱身作戰體系的規模組成力量;殲-16D是國自主研製的新型電子戰飛機,負責壓制與摧毀敵方雷達、通訊與防空系統,被譽爲「天空電子劍」。
殲-20S飛機是自主研發的新型隱身多用途戰鬥機,殲-20A飛機是殲-20飛機的「升級版」,解放軍號稱是未來空中作戰行動的「尖刀」力量,全球首款雙座第五代隱身戰機,突破「雙座革新」全球首款戰,連美軍也沒做到,突破傳統單座隱身戰機的思維,設計上兼顧隱形性能與作戰靈活性,雙座佈局可以深入敵方空域、突破嚴密防空體系,能由後座飛行員專注於態勢感知與任務管理,前座則全力操控飛機,形成高效分工。
在「忠誠僚機」概念下,殲-20S有還可以「同時」指揮多架高性能無人機,構建複雜的空戰網路,對戰場掌控能力大幅提升,形成「有人+無人」混合編隊,讓殲-20S成爲「空中作戰指揮艦」。
美國雖然率先研發隱形戰機,但無論是F-22「猛禽」還是F-35「閃電II」,均未推出雙座版本。這意味着中國第五代戰機領域,中國率先完成全球首見的「雙座隱形化」,戰術運用開闢了更靈活的可能性,正向「智慧化戰爭」邁進,未來空戰不再是單機對抗,而是多平臺、多域一體的體系作戰。
▲殲-15DH、殲-15DT、殲-35和殲-15T四型戰機組成的「艦載機梯隊」亮相。(圖/翻攝央視)
新型隱身戰鬥機列裝亮相後,接着是殲-15DH、殲-15DT、殲-35和殲-15T四型戰機組成的「艦載機梯隊」,編成兩個楔隊接受檢閱。《央視》介紹,「從滑躍起飛到彈射出擊,從單一機型到多機協同,中國艦載機跨越發展、搏擊海空。」
大陸自主研發的重型艦載戰鬥機殲-15T,適配電磁彈射系統,具備彈滑一體能力。殲-15DH飛機也是自主研發的艦載電子戰飛機。殲-15DT自主研發的彈滑兼容型艦載電子戰飛機。另外,自主研製的新型隱身艦載戰鬥機殲-35飛機是海軍近海防禦型向遠海防衛型轉變的標誌性裝備。
▲號稱航母艦載隱身「新星」殲-35,與殲-15T一起現身。(圖/翻攝央視)
本次閱兵外界一直期待亮相殲-35,號稱航母艦載隱身「新星」終於現身。首次公開亮相的殲-35是這次閱兵的最大焦點。這款雙發隱身艦載戰機由殲-31改進而來,專爲航母操作設計。
殲-35配備有雷達與感測,搭載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可同時跟蹤數十個目標,並具備電子干擾功能。適配航母採用加固起落架與前起落架雙輪設計,具備彈射起飛與阻攔降落能力,可無縫融入「福建號」電磁彈射航母。
此外,殲-35隱身性能引外界注目,外型採用大角度傾斜垂尾與內置彈艙,雷達反射截面大幅降低,對標美軍F-35C;除傳統制空外,還可負責航母打擊羣的前沿偵察、電子戰壓制與海上突防。
它的出現,意味着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正式進入「雙隱身」時代,殲-15與殲-35將形成互補,提升遠洋作戰與海空一體化能力。
殲-15與最新換裝的殲-15T已經在今年山東艦甲板同時亮相,殲-15T的最大優勢在於「滑彈兼備」,可以在遼寧艦、山東艦兩艘滑躍型航母和福建艦彈射型航母之間「靈活」部署,是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