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93閱兵/新武器亮相!向各國展現大肌肉 習近平準9點檢閱部隊
▲ 九三大閱兵現場 。(圖/翻攝 央視)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中國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閱兵今(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本次「九三大閱兵」以新式四代主戰裝備爲主體,首次集中展示高超聲速導彈、無人與反無人作戰系統、定向能武器、電子戰力量與網電對抗等新域新質力量,全面展現解放軍現代化體系作戰能力與多維戰鬥形態的先進面貌。
▲ 殲-35隱形艦載機與殲-15T可能亮相。(圖/翻攝 百度)
殲-35隱形艦載機與殲-15T同臺亮相
外傳福建艦電磁彈射系統「首次」展示,效率較蒸汽彈射提升3倍,可彈射30噸級艦載機。另外,第五代隱形艦載戰機殲-35將會在閱兵式上首次亮相。過去幾個月,大陸網上流出多張照片,顯示殲-35與殲-15T艦載機編隊飛行,閱兵式作準備。
外界推估,剛剛列裝不久的殲-35隱形艦載機,首次與殲-15T彈射型戰鬥機、空警-600艦載預警機同場亮相。殲-15T經過強化起落架設計,可在滿油滿彈狀態下適配彈射起飛,標誌着福建艦進入戰鬥力生成的新階段。而殲-35的登場,進一步充實了海軍航空兵的隱身作戰能力。
外加空警-600預警機,號稱航母編隊的「千里眼」作爲「航母大腦」的空警-600預警機預料將「首次」公開。這款艦載固定翼預警機能顯著提升航母遠洋作戰的探測縱深,爲編隊提供全域情報支撐,彌補了過去依賴直升機預警的不足。
三型艦載機的協同展示,也爲第三艘航母福建號制空作戰、對海打擊和對陸攻擊等戰鬥力得以大幅提升,絕佳雙配,體現了中國航母艦載航空兵的體系化建設正邁向成熟。
▲東風-41被視爲最具戰略性的「殺手鐗」級武器。(圖/翻攝 央視)
高超音速武器引關注
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戰略打擊力量方陣中,高超音速導彈再次吸引國際目光。鷹擊21其特性非常神秘。2020年,美國國防部報告暗示,解放軍很有可能在「055」驅逐艦上部署反艦彈道導彈,引來各方關注。
東風-41改進型:東風-41被視爲中國最具戰略性的「殺手鐗」級武器。公開資料顯示,東風-41彈長16.5公尺、彈徑2.78公尺,戰鬥全重逾60噸,可搭載10個分導式核彈頭,最大射程達1萬4000公里,最新改進型更提升至1萬5000公里,最高速度可達26馬赫,圓周偏差率僅100米。從中國本土發射,幾乎能覆蓋全球任何目標。
高超音速東風-27:射程8000公里,射程橫跨洲際,被視爲中國最新一代高超音速遠程打擊武器,正式跨入洲際打擊範疇,採用 乘波體(waverider)技術,即利用高速飛行時產生的激波層作爲「空氣滑翔面」,使彈體在高超音速下保持穩定飛行。
東風-17改進型:智能變軌彈頭,與東風-27偏重洲際打擊不同,東風-17屬於 中程彈道飛彈,射程約 1800-2500公里,被普遍認爲針對覆蓋第一島鏈範圍內的戰略目標。
長劍-100巡航導彈:射程2500公里,火箭軍的殺手鐗,外媒經常比擬美國戰斧,2019年十一閱兵、2024年珠海航展低調現身「大殺器」,屬於遠程超音速巡航導彈,性能參數的公開引發國際關注。陸媒《騰訊網》11月25日報導,東風-100的驚人性能表明,中國在軍事科技領域已達到全新高度,顯示出對第二島鏈目標的強大威懾力。
▲ 軍事迷期待殲-20A、雙座殲-20S。(圖/翻攝 央視)
五代機三劍客
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的升級版「黑武士」殲-20A及雙座版殲-20S已經出現在近期的彩排中,預測這兩款新型戰機將會在「九三大閱兵」上首次亮相。
殲-20A換裝渦扇-15具備超音速巡航「黑武士」:殲-20A解放軍最新改進型換裝國產渦扇-15「峨眉」引擎,推力高達18.5噸,使其具備1.8馬赫超音速巡航能力,最高可達2.8馬赫,作戰半徑逾2000公里,遠超第一島鏈。其動力性能超越F-22、媲美F-35,被譽爲真正的「黑武士」。
雙座殲-20S首度編隊:疑似「忠誠僚機」模式,媲美F-35:殲-20S的服役是中國空軍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該機型爲全球「首見」的雙座第五代戰機,目前美國的F-22「猛禽」與F-35「閃電II」均採單座設計,主要考量雷達截面積(RCS)與隱形性能,對於深入敵方空域、突破高防空壓力環境下的打擊任務,雙座設計尤具戰術價值。
運-20B:載重提升40%, 與早期版本運-20相比,換裝4臺渦扇-20的運-20B性能直線提升,最大起飛重量達220噸、最大載重量66噸,最大航程也突破8000公里,坦克都可以跨州運送。
另外,六代機僅管日前引發熱議,但不太可能出現在「九三大閱兵」,畢竟還在試飛階段。只聞樓梯響的轟-20隱身轟炸機始終未亮相,研發隱身戰略轟炸機的難度大,今年亮相機率低,美國有報告指出20230年纔可能出現,包括外形、材料、塗層以及發動機等各方面都需要實現技術性突破。
▲ 機器狼集羣系統首次亮相珠海航展。(圖/翻攝 央視)
無人作戰集羣
此次閱兵「首次」展示察打一體無人機、智能化水下無人潛航器以及波浪滑翔機等裝備,展現解放軍跨域偵察與反潛領域的探索。防空方陣中,外界推測爲升級版紅旗系列的新型防空導彈現身,具備反隱身、反巡航導彈能力。
機器狼集羣系統首次亮相珠海航展(2024年):包含偵察、打擊、運輸等型號。在2025年第76集團軍演練中首次與步兵協同實戰化應用。
虎鯨號大型無人作戰艇首次亮相珠海航展(2024年):搭載垂髮系統、反艦導彈及魚雷,可單艇或「狼羣」作戰、「保溫杯」無人機。
蜂羣無人機集羣:透過人工智慧演算法,可同時發動數十至上百架小型無人機,對敵防空系統形成「飽和打擊」。這被視爲改變未來戰場規則的「空中死神」。
外骨骼系統+戰術智能頭盔:能將士兵負重能力提升至60公斤以上,卻仍能保持靈活行動,特別適合山地作戰、長途行軍及重裝突擊。融合AR顯示、夜視與戰場數據鏈,士兵可即時看到友軍位置、目標標註,並與無人機、指揮中心同步,形成「智慧士兵」作戰網路。
▼ 央視曝光無人機工廠作業,暗示成本降低、製作速度快 。(圖/翻攝 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