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翔Military》M1艾布蘭坦克不是「神兵」烏克蘭慘況給臺灣的警訊

2024年5月7日,無人機鏡頭證實了烏克蘭陸軍的第7輛M1艾布蘭坦克在與俄羅斯軍隊的戰鬥中被毀。(擷取自俄羅斯國防部)

澳洲提供烏克蘭49輛M1艾布蘭主力坦克,本週六 (19日)已經抵達烏克蘭,隨時準備投入戰鬥,而臺灣這次漢光演習也首次公開M1A2T坦克試射,盛況空前。一直以來我也期待,終於迎來我國裝甲部隊升級,但正如同德國聯邦國防軍弗洛伊丁少將(Christian Freuding)去年底所說,戰爭不存在逆轉勝「神奇武器」,軍事上必須做到知己知彼,這是基本中的基本,而烏克蘭戰爭則是我們的最好的借鏡,不是全憑幻想、「莒光日式吹捧」或者看西方武器行銷文自嗨。

美國《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13日發表了《俄羅斯殺爆了烏克蘭M1艾布蘭車隊》(Russia Has Decimated Ukraine’s M1 Abrams Fleet)的專題報導,談及美國製的M1A1 SA艾布蘭主力坦克原被視爲烏克蘭前線防禦的重要戰力,但實際投入戰場後,面對俄軍日益進化的反坦克武器與無人機攻勢,表現遠不如預期。自部署以來,烏克蘭所接收的31輛M1戰車已有27輛損毀、被俘,損失率高達87%。

其實,早在烏克蘭剛接收這些坦克時,烏克蘭軍事情報局(GUR)局長布達諾夫(Kyrylo Budanov)就表示,在常規的聯合兵種作戰(Combined Arms)中,這些坦克在戰場上活不了多久。

雖然M1艾布蘭擁有優異的裝甲與現代化系統,但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實戰表現卻備受挑戰,專家指出,烏軍缺乏空中與砲兵支援、人力與後勤維修能力也有限,導致這些美國戰車無法充分發揮應有戰力。

大多數遭摧毀或癱瘓的艾布蘭坦克是遭俄軍導引砲彈,如152公釐「紅土地」導引砲彈(2K25 Krasnopol)擊毀,或者自殺無人機擊中,其中有一輛則是在阿夫迪夫卡戰區與俄軍T-72B3坦克交火後遭對方一發擊毀,由於無人機比飛彈便宜且易於部署,俄軍預料將持續以此手段針對烏軍主力戰車部隊。這邊我想談無人機和其戰場性價比。

以俄國量產VT-40自殺無人機來說,在有信號中繼站的情況下可接戰15公里左右的目標,差不多是從新北市新店碧潭風景區,至故宮博物院的距離,而這樣的武器臺幣不到6千元。(畫面擷取自Google地圖/張威翔製圖)

過去在烏克蘭夏季大反攻時1架俄國量產穿越機(FPV)單價僅爲4300塊臺幣,綁上1顆RPG-7的串聯彈頭PG-7VR就能取得跟標槍飛彈(FGM-148)1發600萬臺幣一樣的效果,飛行航程15公里,還遠比標槍「攻頂模式」下的2.7公里的射程長了整整5倍,雖然標槍飛彈主打射後不理,但你要想,操作人員需要如此逼近到敵方目標,也就需要考慮到人員該如何平安脫離發射點,還不如一開始就使用射程長達5公里的拖式反坦克飛彈,省去了射後人員後撤的問題。

我們也都知道,各國已經意識到電戰能力的重要性,一但無人機導航系統或是操作員的無線控制訊號被幹擾,就會導致無人機會無目的地盤旋,直到其電池用盡並墜落到地面。

對於微型無人機來說,目前無法加強其抗干擾能力,不過,目前無人機以量制勝依然還是很有效,因爲總是會有電戰設備缺口出現的時候,不管是缺人力、物力,亦或者電戰設備被對手摧毀的狀況。

一旦出現電戰或其他反制能力缺口,那麼無人機所能造成的傷害就會非常大,例如光纖無人機,目前完全對電戰免疫的光纖無人機已可接戰30公里外的目標,因此談論攻防的時候,必須以「能力的疊加」爲出發點,而不是加減法這麼簡單。

例如有了電戰設備還是要配備第一線「硬殺」反制手段,例如烏俄雙方士兵都十分青睞的霰彈槍,以及從戰場上發想出來的急造創意,熱縮套霰彈步槍彈,取下5.45公釐步槍彈彈頭,用熱縮套結合多顆小鋼珠所急造出來的「步槍用霰彈」都成效斐然;俄烏雙方也都開始在關鍵道路上搭建漁網,沒錯,就是捕魚用的網子搭建而成的超大馬路遮罩,用來保護補給線免於自殺無人機襲擾,還頗有成效。

除了硬體的提升之外,也需要結合人員編組,從大量公開的訊息可以知道,烏軍和俄軍都有組建反無人機編組,過去一年多以來,車隊中和車輛上都有配置人員持霰彈槍或是搭配內紅點等快瞄鏡的機槍,作爲近迫防衛手段。

絕對不能完全依賴任何單一方案,不能抱持着:我們有電戰反制設備、我們有微波槍、我們有刺針飛彈就足夠了的幻想,必須將反制能力疊加再疊加,永遠假設任何方案失效的情況。

俄國巡飛彈「柳葉刀」(Lancet-3),爲長程查打自殺無人機,去年最新版本的接戰距離已達80公里,若放在臺灣可從故宮博物院接戰苗栗縣頭份的目標,當然這是理想情況下的極限值。(擷取自Google地圖/張威翔製圖)

礙於篇幅,本次無法談到解放軍長程火力以及連級甚至單兵無人機發展,也未能談到巡飛彈(Loitering Munition,又譯遊蕩彈藥)這類長程查打自殺無人機,常關注軍事新聞的讀者可能聽過著名的俄國柳葉刀(Lancet-3)巡飛彈,迄今已經擊破數千輛北約武器,僅附上它的射程放在臺灣地圖上是什麼感覺作爲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