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雄專欄》大而美法案美夢包裝下的現實災難

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橫跨稅制改革、預算調整、移民執法與社會福利縮減,不少媒體稱它爲「數十年來最不受歡迎的重大法案」,民調顯示高達55%選民明確反對,僅29%支持。(路透)

2025年7月4日,正值美國獨立紀念日,總統川普在白宮舉行隆重儀式,簽署了其第二任期的代表性立法: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這部長達上千頁、內容橫跨稅制改革、預算調整、移民執法與社會福利縮減的龐大法案,在國會內外皆引發強烈爭議。不少媒體稱它爲「數十年來最不受歡迎的重大法案」,民調顯示高達55%選民明確反對,僅29%支持。儘管川普政府將其形容爲推動經濟繁榮的關鍵起點,但事實上,它更像是一份保守派夢寐以求的願望清單,被強行包裝成愛國盛宴,在煙火與掌聲下閃亮登場。

這部法案的核心內容包括永久延續2017年川普任內的所得稅減免、擴大對加班費與小費的免稅優惠、提供高所得族羣更寬鬆的減稅空間,並以大規模削減社會安全網作爲財政平衡的手段。根據非黨派稅收政策中心分析,年所得超過21.7萬美元的高收入羣體將獲得超過三分之二的減稅利益,而年收入超過110萬美元的富人將獲得近四分之一的減稅紅利。對企業而言,法案也提供多項新型扣除與優惠,標榜「促進創業與生產」,但對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則全面倒退。

最受矚目的部分,是法案對Medicaid(醫療補助計劃)與SNAP(糧食援助)的重大刪減。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未來十年將有近1200萬人失去醫療保險,而約500萬人可能因技術性條件失誤而遭取消補助。這不僅會讓數以百萬計的低收入者與家庭陷入無醫可看、無飯可吃的困境,更將對基層醫療體系造成沉重壓力。全美醫院協會已發聲明表示,「這將對我們的醫療體系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特別是偏鄉與貧困社區可能會面臨診所關閉、醫護流失與急診等待時間飆升的惡性循環。

諷刺的是,這部大但一定美的法案充滿針對特定選區或政治人物的「甜頭條款」。例如阿拉斯加州共和黨參議員因對削減社福有所顧慮,於是獲得包括捕鯨船長專屬免稅、漁村營運補助等專屬條款,外界譏稱爲「參議員回扣」。川普本人長期批評的國家人文基金會,竟也獲得4000萬美元的預算用於建造「美國英雄雕像公園」,被視爲川普個人政治象徵工程的一部分。這些小型條款,不僅顯示立法過程中的政治利益交易,也折射出今日美國立法機制的扭曲與妥協。

社會輿論反應普遍負面,連共和黨內部也出現分裂。自由派批評法案破壞社會公平,極右派則認爲花錢太多、改革不夠激進;溫和派擔心選區反彈,不少支持該法案的衆議員甚至已宣佈不再參選,顯示法案在基層政治的「票房毒藥」性質。科技巨頭馬斯克更公開批評法案「瘋狂」,揚言組建「美國黨」對抗共和民主兩黨壟斷體制,併發起網路民調,測試第三勢力的可能性,引發政壇新一輪波動。

對民主黨而言,這份法案几乎是天賜良機。他們迅速展開全國攻勢,將其定調爲「削減健康照護、犧牲弱勢、圖利富人」的象徵,準備在2026年期中選舉中全面反撲。這與2018年因川普廢除歐巴馬健保導致共和黨失去衆院多數的歷史何其相似。歷史是否重演,端視民衆是否能從煙火下看見這部「漂亮法案」背後的殘酷真相。

川普與共和黨也許認爲這是通往經濟繁榮的捷徑,但在更多人眼中,它是犧牲公平與正義的沉重代價。減稅從來不是問題,關鍵是誰受惠、誰受害。當社會的分配機制只爲少數人鋪紅地毯,而將多數人推向懸崖邊,那樣的經濟繁榮,也終將是海市蜃樓。

(作者爲臺北商業大學前校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