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雄專欄》權力的幻象與失控的美國總統

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宣稱即刻開除聯準會(Fed)理事庫克,庫克向法院遞狀控告川普「違法解僱」。(圖左/路透;圖右/美聯社)

當一位領導人開始將國家視爲個人資產,將公權力化爲私人工具,民主就瀕臨瓦解的邊緣。在一連串密集的行動中,現任美國總統所展現出的權力運作手法,已經遠遠超越傳統的行政主導,來到了令人不安的極權試探。

不是透過制度規範來擴張影響力,而是靠解職、施壓、部署軍力、干涉獨立機關,以達成個人意志。從聯準會到疾病防控中心,從鐵道監管機構到城市街頭的國民兵,原本在法治之下運作的架構,正在被拆解重組,轉化爲一個人的意志機器。

這不是一場單一事件的爭議,也不僅是法律授權的範圍問題,而是一整個治理哲學的轉向。在過去一週內,一連串高階官員的解職,不只是人事更動,而是對獨立機關的公然打擊。更令人警惕的是,這些動作背後沒有來自國會的有效制衡,也缺乏司法系統的即時反制,這種「沒有限制的總統」正在逐步成爲現實。

更嚴重的是,軍隊的調度已不再單純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工具,而成爲內政治理的武器。當國民兵被部署到城市街頭,不是爲了應對外敵或災難,而是爲了「整頓」地方政府、實施移民掃蕩、甚至影響選舉秩序,這不再是民主制度之下的常態操作。當軍隊成爲內政的常設工具,國家的政體性質就產生了質變。

此一傾向,並非一朝一夕的爆發,而是日積月累的策略累進。從媒體的妖魔化,到法院的重整;從高教經費的控制,到公部門專家的邊緣化;從個別州的「整頓」,到聯邦機構的「重構」,這一連串看似獨立的政策選擇,其實都圍繞着同一個核心目標:讓一人掌握所有決策機制,排除任何形式的對抗與獨立。

當公權力不再接受反對聲音,當司法與行政不再分離,當選舉制度被操控爲延續個人權位的工具,當「忠誠」成爲唯一任用標準,整個民主制度的根基就已動搖。而當這一切發生時,真正可怕的不是暴政的降臨,而是社會的沉默與遲鈍。

許多人仍選擇相信,這些只是「風格強烈」的政治操作,他們不願將這些事件看作極權主義的前兆。因爲一旦如此承認,接下來便無法不行動。但若歷史曾經告訴我們什麼,那就是極權主義從不以高調之姿現身,而是穿着制度合法的外衣,一步步削弱反對力量,一點一滴奪取自由空間。

當權力集中無限擴張,當總統公開宣稱「我有權做任何我想做的事」,這不是政治誇張語言,而是對制度底線的挑釁。如果此時不警覺、不抵抗,未來可能就再也無法逆轉。

這不僅是美國的危機,也是所有民主國家的警訊。因爲民主從來不是自動維持的秩序,而是一代代人共同捍衛的結果。當一個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開始在制度上滑向極權深淵,其他國家也難以獨善其身。

民主的敵人從來不是外來的軍隊,而是對權力過度信任、對自由過度妥協。真正的崩解,往往來自內部制度的空洞與人民意志的鬆動。在這樣的時刻,沉默就是共謀,遺忘就是放棄。唯有清醒地認識現況、堅定地守護制度,我們才能確保,不讓歷史再次重演那場以自由爲代價的極權悲劇。

(作者爲臺北商業大學前校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