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雄專欄》從紅土廝殺中綻放的人性光輝

在2025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的紅土場上,一場5小時29分鐘的史詩級對決,讓全球觀衆見證了不僅是體育技巧的極限,更是人類精神與意志的高峰。男單亞軍辛納(左)與艾卡拉茲(右)。(美聯社)

在2025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的紅土場上,一場5小時29分鐘的史詩級對決,讓全球觀衆見證了不僅是體育技巧的極限,更是人類精神與意志的高峰。卡洛斯・艾卡拉茲(Carlos Alcaraz)與詹尼克・辛納(Jannik Sinner)兩位新世代網壇巨星,在巴黎的菲利普-夏特里耶球場上寫下了一頁永志史冊的篇章。但比勝負更令人動容的,是他們在賽場上展現出的運動員精神,不放棄、不退縮、不屈服,甚至在極度疲憊與壓力之下,仍選擇相信、拚戰與尊重。

艾卡拉茲在第四盤落後0-40、面對三個冠軍點的生死邊緣,並未被絕望吞噬,反而在心中默唸:「比賽還沒結束,直到最後一分落下。」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他從內心深處對於勝負、對於自己的絕對信念。他一次又一次在絕境中找回節奏,從每一球開始,一分一分重建希望,最終逆轉奪冠。

這種信念,不是來自天賦或技巧,而是來自精神的堅韌與意志的執着。在巨大的壓力與體能透支下,仍然選擇相信自己、相信可能性,這正是運動員精神的核心價值。

辛納的表現同樣令人欽佩。儘管最終無法將三個冠軍點轉化爲勝利,他從未在場上放棄任何一球。即使艾卡拉茲不斷以刁鑽的短球挑戰他的體能極限,他依然一次次地全力奔跑、嘗試挽救。這不是爲了觀衆、不是爲了面子,而是出於對比賽的尊重,對對手的尊重,也是對網球這項運動的熱愛。

更值得一提的是,辛納在賽後坦言:「這場比賽讓我很痛,但我會試着刪除這段記憶、繼續前進。沒有別的選擇。」這番話透露出他雖然落敗,卻沒有輸掉氣度。真正的運動員不是隻會贏,而是知道如何面對輸,如何從失敗中重建自我。

一場偉大的運動賽事,不只是技巧與分數的競技,更是一次對人性深處的探問。當兩位頂尖選手被壓榨到體能與意志的臨界點,他們的每一次選擇,都不只是技術的執行,更是內心價值的展現。是要選擇抱怨命運、放棄機會,還是選擇繼續相信、堅持到底?

艾卡拉茲與辛納,分別代表了不同風格的運動員,前者充滿創意與人性的不確定性,後者則是精密機械般的穩定與強悍。他們交織出的,不僅是當代最壯觀的網球對決,也重新詮釋了「運動爲何迷人」。

這場法網決賽,被形容爲「可能是繼費德勒、納達爾、喬科維奇之後,真正告別大三巨頭時代的新篇章」。艾卡拉茲與辛納的對決不只是兩位年輕球員之間的勝負,更代表一種新時代對「完美」的追求。

辛納的打法如同機器般精準,幾近無懈可擊;艾卡拉茲則以「人性化的不可預測性」重塑比賽的節奏。這兩種風格的碰撞,不僅讓觀衆目不暇給,更爲運動本身注入了新的活力。這種追求極限、精益求精的態度,正是運動員精神不變的本質。

在勝利的彼端,是眼淚與孤獨,是重新開始的勇氣。辛納在賽後說,他會依賴家人和摯友來「幫助他走出低潮」,這種情感的連結與人性的真實,讓運動不再只是觀賞性的娛樂,而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共鳴的情感交織。

在一個充斥速食成功、表面榮耀的時代,運動員們以一場漫長、艱難、甚至殘酷的比賽,重新詮釋了什麼是榮耀。不是輕鬆奪冠的記錄,而是在風雨與絕望中,選擇不放棄的那份堅持。

這場法網決賽,或許對艾卡拉茲而言是一座冠軍獎盃;對辛納而言是一場殘酷失敗;但對我們這些觀衆與世人而言,卻是一堂無價的課。它教會我們,真正的運動員精神,不只存在於技術層面,而是在於人如何在壓力之下保持信念、在挫折之中找回自己、在勝負之外彰顯人格。

(作者爲臺北商業大學前校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