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雄專欄》教宗包容與改革精神永續留存
教宗方濟各接掌天主教會之時,教會正深陷內部保守派與自由派激烈對立的動盪期。他勇敢面對醜聞,公開承認教會的錯誤,強力推動改革,以誠摯態度面對問題,較前任教宗有了明顯進步。(資料照/路透社)
2025年4月21日,天主教會劃下了一個時代的句點,教宗方濟各於88歲高齡辭世。這位來自阿根廷、天主教會歷史上首位美洲出身的教宗,以改革創新、謙遜包容的作風,在其任內引領全球14億天主教徒渡過危機重重的年代。他的辭世,不僅是宗教界的重大損失,更讓全世界失去了一位敢於挑戰傳統、勇於接納弱勢的道德領袖。
回顧教宗方濟各的生平,他從阿根廷平凡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家庭走上梵蒂岡教廷最高領袖位置的歷程,本身就充滿着傳奇色彩。他年輕時曾從事保安員的工作,這份經歷或許塑造了他務實又貼近民衆的性格。他成爲首位耶穌會教宗,選擇了方濟各這個名字,彰顯他對貧困與弱勢羣體的關懷,從而訂定了其任內關注人道議題的基調。
教宗方濟各接掌天主教會之時,教會正深陷性侵醜聞、內部保守派與自由派激烈對立的動盪期。他勇敢面對醜聞,公開承認教會的錯誤,強力推動改革,修訂了數十年來最嚴格的法規來處理神職人員的性侵案件。他曾公開道歉,表示教會必須對受害者展現更大的同理心與責任,儘管部分受害者認爲教宗做得仍然不夠徹底,但他至少以誠摯態度面對問題,較前任教宗有了明顯進步。
在教義改革方面,教宗方濟各對LGBTQ社羣表現出的接納態度尤爲突出。他在2013年一句「我有什麼資格評判?」(Who am I to judge?)的發言,開啓了教廷面對同性戀議題的新篇章。他主張教會不該邊緣化這些信徒,而應該接納、包容、融入社羣。他甚至在2023年宣佈允許神職人員祝福同性伴侶的重大政策轉向,儘管仍未支持同性婚姻,這一開放態度已對傳統教廷保守勢力造成不小的衝擊,但也爲教廷的未來埋下更多元化的種子。
在社會議題方面,教宗方濟各也積極介入國際政治,尤其對於全球難民與貧困議題,他多次公開批評包括美國川普總統在內的極端政策,強調人道主義精神應該超越政治分歧。他對氣候變遷議題同樣表現出強烈關切,公開呼籲全球共同努力因應這一挑戰。他曾多次提醒各國領袖,無論經濟發展多麼重要,都不能犧牲生態環境的永續性。
作爲一個現代教宗,方濟各更懂得利用社羣媒體與大衆溝通。他不僅開設Instagram帳號,迅速累積百萬追蹤者,甚至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仍透過WhatsApp、視訊通話,關懷身處戰亂的加薩天主教區信徒。他熱愛足球、探戈,也懂得與年輕人互動,這些親民的特質使他成爲全球最具親和力的宗教領袖之一。
他的離世,讓全球失去了一位道德標竿,也帶給當今社會許多省思。如何在傳統與改革間取得平衡?如何更寬容地面對多元價值?這些問題不僅僅限於宗教界,而是所有現代社會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展望未來,天主教會的改革之路仍然充滿挑戰。方濟各所啓動的各項改革措施,尤其在同性議題、性侵案件處理、社會包容議題上,究竟能否持續推動,考驗着接任者的勇氣與決心。但可以確定的是,他所樹立的包容、同理心與人道主義精神,已經深刻影響全球教徒,成爲未來教廷決策不可忽視的典範。
教宗方濟各的遺產,不僅停留於他任內推動的政策上,更重要的是,他向世界展現了什麼叫做真正的「牧者精神」,以愛與包容接納世人,不懼爭議,勇於改革,這樣的精神將永續留存於全球天主教徒的記憶與實踐之中。
(作者爲臺北商業大學前校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