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起觀察》 一座城的溫度

居民爲獨立書店搬遷,深刻感受到彼此間的連結與對地方的歸屬感。(圖/AI生成)

2025年4月,美國密西根州小鎮切爾西(Chelsea)上演了一幕溫暖人心的社區場景。約300名居民自發組成人鏈,協助當地一家名爲 Serendipity Books 的獨立書店搬遷。他們並肩站在街道兩側,將書店內9,100本書一本接一本地從舊址傳遞到一個街區外的新店面。這場搬運行動僅花了不到兩小時,過程不僅高效,參與者也深刻感受到彼此間的連結與對地方的歸屬感。

這場人鏈搬書活動看似簡單,卻充滿文化與情感的重量。書店老闆蜜雪兒·圖普林(Michelle Tuplin)受訪時說:「這是一種實際的搬書方法,同時也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當人們協力傳遞書籍時,常會說:『這本我還沒讀過』或『這本很棒』。」一本書,不僅成了開啓話題的鑰匙,更是人與人重新建立連結的橋樑。

這是一場文化的接力賽。每一位參與者在遞出書本的瞬間,也傳遞着閱讀記憶與情感,讓搬遷過程充滿溫度與意義。

自1997年以來,Serendipity Books 早已融入切爾西小鎮的日常。現任書店主人圖普林於2017年接手經營,目前僱有三名兼職員工。這家小書店見證了地方的變遷與發展,也滋養着居民的閱讀習慣與文化品味。

接受《衛報》訪問的書店店員凱西·弗里斯(Kaci Friss)說:「這次人鏈搬書活動,讓我再次感受到這個社區的獨特之處。」在人口僅5,000人的小鎮中,人與人之間的熟識與照應成爲一種無價的資產。

從經濟角度看,這也是一場極具效率與成本效益的社區實踐。不靠搬家公司、不仰賴大型物流,居民們徒手完成了商業模式難以複製的共同行動。志工們甚至依照字母順序將書籍整齊上架,秩序井然,展現出對地方文化的真誠認同與深厚歸屬。

在被大型連鎖書店與電商平臺主導的時代,這場搬書行動再次提醒我們:獨立書店的存在不僅是商業活動的延伸,更是人際連結與地方文化的匯聚點。

圖普林於2025年初宣佈搬遷計劃後,便有大量居民主動表示願意協助。這股自發的參與能量,也代表着一種對「地方知識」與「文化自覺」的支持。獨立書店往往根據所在城市的歷史、需求與風格,選書與規劃活動,形成一種地方與文化共構的關係。

切爾西的故事讓我們明白:真正的社區並非源自行政劃界,而是在共同行動與集體責任中成形。在一個講求效率、過度外包的時代,一場緩慢而純粹的「人鏈行動」,反倒讓我們看見了社會韌性與文化力量的可貴。

書籍是文化的載體,那條在人們肩膀與掌心之間延展的書鏈,也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最美的隱喻——一種緩慢而貼近人心、強調互依互助的生活方式。

今天的臺灣社會,正在面對日益加深的社會撕裂。不同的族羣、黨派、立場之間,往往以誤解與仇視迴應對方的聲音。然而,正如一本書可以成爲對話的起點,一家書店可以連結整個社區,我們也可以透過共同的文化實踐與公共行動,重新牽起彼此的手。

無論哪個族羣、支持哪個政黨、擁抱哪種理念,我們都共享着這座島嶼。唯有互助而非排斥、包容而非敵視,才能阻止撕裂的持續擴大,修補這個社會失落的信任網絡。從參與社區行動做起,我們或許無法立即翻轉大局,卻能爲社會注入一絲誠意與希望。

在一本書的距離之內,重建一座島的溫度。讓我們牽起彼此的手,不爲搬運書籍,而是爲了搬動彼此心中的那一道牆。(本文作者爲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