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一艘巨輪駛向大洋 一座汽車城快速成長
南方財經記者 張曉慧 深圳報道
7月9日,當晨光灑向距離深圳市中心約130公里外的小漠港,載有6800多輛新能源汽車的比亞迪“深圳號”滾裝船啓航出港,1105輛從比亞迪深汕基地生產下線的宋系列出口車“漂”向歐洲。
隨着比亞迪深圳號滾裝船首次靠泊深圳港,並首次運載深汕本地生產的車型出口,比亞迪在深汕的產業版圖進一步清晰:搭建從零部件到電池到整車的生產全鏈條,整車生產則主攻中高端及出口車型,比如騰勢Z9、仰望U7、宋Pro及宋Plus的出口車型等。
5年時間,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已日漸成熟,比亞迪在深汕的投資也從最初的50億元增加至300多億元;京西智行、佛吉亞、東風李爾、延鋒國際等近30家企業組成的千億級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
與之對應,近4年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5.5%,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85.4%。
日漸形成的產業集羣和穩定高速的經濟增長也讓外界看到了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潛力與可塑性。7月8日,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產業投資促進大會舉行,現場15個項目簽約,涉及新能源整車熱管理系統集成設備生產基地、汽車特種塗料及高端化工材料研發基地、半導體高端精密設備生產基地等深汕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
一座新興汽車城正在快速成長,併成爲廣東東部板塊的增長引擎。
生而國際的汽車城
此番比亞迪深圳號搭載1105輛深汕工廠下線的宋系列出口車型從小漠港啓航,讓比亞迪深汕工廠“出廠即出港”的優勢得以具象化地展現出來:車輛從生產工廠僅需5分鐘即可通過地跑形式集港,並有序排隊上船,12海里即到達太平洋國際航道。
近兩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廠商紛紛向海外尋求機遇,帶動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大增。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8.4萬輛,再創新高;今年前五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85.5萬輛,同比增長64.6%。
從比亞迪自身來看,2025年過半,其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已經展現出爆發的態勢。據比亞迪統計,今年前五個月,比亞迪出口汽車超38萬臺,同比增長93%;6月,其海外銷售新能源汽車超過9萬輛。
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足跡已覆蓋全球六大洲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400個城市。在深汕的佈局,必將進一步加快其新能源汽車出海的速度。
據比亞迪深汕基地工作人員介紹,該廠區已完成出口車型生產線調試,於今年6月實現宋系列出口車型量產。
而距離比亞迪出海整備中心僅幾分鐘車程的小漠港則是深圳唯一開展汽車滾裝出口業務的港區,目前累計開通13條航線,通達歐洲、南美洲、東南亞、中亞等地區,還計劃新增“小漠港-意大利”航線。2024年,小漠港區海運出口汽車(含KD件)首次突破21萬輛,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166%。
據瞭解,目前運行的小漠港一期工程能夠滿足每年30萬輛汽車運輸需求,今年1月,小漠港二期主體工程開工,將對已建成的小漠港一期工程部分岸線進行功能調整,並將現有多用途泊位調整爲汽車滾裝泊位,可以滿足兩艘9200車位汽車滾裝船同時靠泊裝卸作業需求,計劃於2027年底投產運營,屆時小漠港具備每年100萬輛汽車運輸能力。
鏈主效應漸顯
從2021年落子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期工程生產汽車零部件,到二期投資建設新能源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三期主要建設電池組裝線,四期佈局電池包PACK生產線,比亞迪已經在深汕搭建起從零部件到電池到整車生產的全產業鏈條。
作爲“鏈主”企業,比亞迪在深汕“大手筆”的佈局,讓其上游的供應商自然而然地選擇來到深汕佈局。
從鵬興立交橋俯瞰,京西重工智控底盤產業園、延鋒汽車智能座艙產業園與比亞迪二期工廠分隔在立交橋兩側,上游配件出廠幾分鐘即可到達比亞迪的整車生產車間。
沿着通港大道,比亞迪汽車工業園、速騰聚創、力勁科技、佛吉亞、東風李爾等企業集聚分佈,一條大道串聯起上下游,這不單單能提高產品的運輸效率,還意味着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一個新產品從研發到試用再到改進的時間被大大縮短。
值得關注的是,一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雖隨比亞迪一同前來佈局,但是除了爲比亞迪深汕工廠供貨以外,也在此擴大了自身的生產版圖。
激光雷達領域市場佔有率全球排名第一的速騰聚創便是一個典型案例,總部位於深圳南山的速騰聚創爲包括比亞迪在內的超310家汽車整車廠及全球超2800家機器人相關企業提供激光雷達及感知解決方案。2024年7月,速騰聚創在深汕打造的MARS智造總部基地投產,規劃產能170萬臺。
南方財經記者瞭解到,該公司已基本實現“南山研發+深汕生產”的運作模式。據速騰聚創CEO邱純潮此前介紹,公司還將進一步在深汕規劃落地智能傳感器、智能機器人兩個產業集羣。
而比亞迪之於深汕的意義,還遠不止在於吸引了一衆上下游合作伙伴落地,還在於讓其他的新能源整車企業因此看到在深汕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便捷性。
壁虎汽車落地深汕正是看重這裡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能夠“爲其所用”。2023年12月,壁虎汽車簽約入駐深汕開展專用車業務,目前其一期投資在深汕工業互聯網製造業創新產業園建設9000平方米生產廠房,引進1條專用車生產線,製造旅居車、冷藏車、指揮車,救護車等專用車及零部件。據介紹,深汕工廠也是壁虎汽車首個全資自主運營的工廠。
南方財經記者從深汕特別合作區產業投資促進大會現場瞭解到,此次簽約智能網聯汽車項目中,還涉及汽車飾件生產製造、汽車模具生產、新能源整車熱管理系統集成設備生產基地等新能源汽車相關項目。
瞄向東部板塊增長引擎
自2017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深汕特別合作區體制機制調整方案的批覆》,明確由深圳全面主導經濟社會事務,按照經濟功能區的架構推進建設,深汕便步入經濟增長的快車道。
2017年,深汕特別合作區GDP爲34.12億元,2024年,這一數字攀升至242.15億元,翻了7倍。
瞄準“廣東東部板塊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引擎”定位,深汕增長的勢頭正盛。今年一季度,深汕特別合作區迎來經濟“開門紅”,地區生產總值爲73.42億元,同比增長40.0%;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3%。
在產業佈局上,深汕的野心也不止於新能源汽車,在半導體等領域亦有佈局。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爲主,深汕正加速形成以新型儲能、新材料、智能製造裝備產業爲輔的“一主三輔”的產業發展格局。
2023年9月,深汕高端電子化學品產業園授牌,是深圳首個、華南地區唯一的高端電子化學品產業園,已引進瑞華泰、華特鵬、博純材料、德方納米、高發氣體等項目,據瞭解,這裡將打造百億級高性能材料產業集羣。
南方財經記者注意到,此次簽約的項目中,不乏半導體高端精密設備生產基地、有色金屬複合材料生產、電子級硅微粉及氣凝膠製品生產基地等新材料、智能製造領域的項目。
伴隨着產業轉型升級,“深汕”地區已不再是貧困的代名詞,轉身變成新產業帶領下的新的經濟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