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在野黨,別與大陸談政治,更別談和平
國民黨主席選舉將於10月18日登場。(示意圖,中時資料照)
國民黨主席選舉,剛進入白熱化階段,郝龍斌參與辯論後,各路人馬的路線也已逐漸明朗,從我這種統派觀點來看,在兩岸議題上,張亞中的路線看似很正確,但實質上毫不可取。郝龍斌的路線,則是臺獨路線。
其他統派人士怎麼想,我不清楚,不過我相信,各候選人強調的「和平」,是我們羣嘲的要點。一個在野黨,拿什麼去跟大陸談和平?哪怕只是備忘錄形式,也是做白工。
在政治層面,北京向來不喜歡籤條約,因爲那意味着承諾,而承諾的基礎往往不足。
1979年,鄧小平在美國接受四大電視網聯訪,記者單刀直入地問鄧,是否建議與美、日、西歐簽訂條約來反對蘇聯霸權主義?鄧明確回答,「我們不需要共同的條約,需要的是共識與努力,應該做一些紮紮實實的工作…… 聯合行動……認真對付,對於發動戰爭的危險挑戰。」
意思是,不要用條約綁住中國,要求中國在最前線盡義務,但你美日歐卻躲在後面等收割。
數十年來,這是北京在地緣政治上的原則,如果有共同的敵人,可以合作,並應推動務實具體的合作,但不要情勒,甚至用條約綁架,獨獨讓中國暴露在風險之下。
此外,因爲越南入侵柬埔寨損及中國利益,記者問中國是不是準備在柬埔寨問題上,進行戰爭?鄧小平雖重申支持柬埔寨的立場,但是否會發動戰爭,「還需要研究」。雖鄧這麼說,大約一個月後,中國大陸隨即進行了「懲越戰爭」。
意思是,北京就算真要打了,也不會對外表態。這是避免打草驚蛇的正常策略。
聯訪中,記者也問了臺灣問題,「如果臺灣政府與人民拒絕自願和中國統一,如果「美蔣條約」(也就是《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失效以後,美國還繼續向臺灣提供防禦性武器,那中國除了使用武力,還有沒有什麼其他方法實現統一?」
鄧小平只說,「我們力求用和平的方式使臺灣迴歸祖國,完成祖國統一問題」,記者追問,「如果中國放棄使用和平方法,中國是否懷疑(doubt)將遭到美國的武力抵抗?」
鄧回答,「如果我們承擔了不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就等於把中國自己的手捆起來,這個結果就會助長,促使臺灣當局,根本不同我們談和平統一的問題……相反地,這會導致最終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
意思是,即便處於中美關係蜜月期,鄧也不希望美國倒因爲果,他表明,正是因爲不想滑入臺海戰爭,纔不能承諾放棄武力選項,讓臺灣永遠拒統。這話等於反將美國一軍。
誠實說,我們統派在這一點上的工作做得不好,沒將問題釐清楚,致使「中國吃掉臺灣」的敘事大行其道。然而,我們也一再強調,和平的途徑只有一個,就是以統一爲基礎(或目標)的政治交往、談判。
換言之,「和」的基礎是「合」,包含各種形式的「合作」,以及兩岸「合而爲一」。
在野黨主席參選人強調兩岸和平,甚至給出「和平備忘錄」的承諾,或許有其不得不如此表態的需要,然而,在實質面,「和平」是空話,因爲你手上沒有任何籌碼,甚至沒有任何具體承諾,可以與北京談和平。
2005連胡會,國共破冰,其背景是,論GDP,當年大陸只有臺灣的6.2倍;今天,這個數字是23倍。論地緣政治,當年中美關係好,且陳水扁愈來愈獨,以致中美共管臺灣;今天,中美關係差,且極度不穩定,臺灣政黨一面倒親美的結果,就是臺灣前途由中美說了算,臺灣人完全沒有發言權。
因此,別說是在野黨,即便是執政黨,若拒絕以統一爲前提談和平,北京都不會坐上談判桌。
確實,張亞中是統派,但至少我不會被情勒,覺得黨主席非張不可,因爲你的主張聽起來很對,卻不符現實,而且好像完全不瞭解共產黨。不是你的統一立場不現實,而是你的和平訴求不現實。
尤其,張堅持原則的姿態,註定就算選上主席,也會「令不出黨中央」,有實力的地方與其他組織,根本不鳥你,併成天要扯你後腿。甚而,連北京都怕你到大陸跟他們談所謂「和平備忘錄」,最終你會一事無成,並拖累我們統派的形象。
說白了,「張主席」要拿什麼去堅持你的和平原則,要求北京放棄自己的原則?我們統派的思維是,站在包含臺灣人民在內的14億人民的立場立論,而不是自我中心,自說自話。
除非你黨改變親美立場,並有號令地方的靈活性方法或民粹實力(如川普),否則別去北京獻醜談政治,吵着要和平。
公平地說,郝龍斌更糟,一堆空話與騙票套路,還在講「對等尊嚴」,兩岸路線與蔡英文幾乎沒有差別,妥妥的華獨立場,標榜「中華民國」好騙「中華民國派」的票,令人忍不住再提一次呂秀蓮的話—— 臺獨華獨一家親。
那麼,務實的主張是什麼?我希望國民黨主席在重返執政以前,根本就別去碰兩岸政治議題,別空談和平騙票,而要務實推動兩岸合作。就像鄧小平說的,要搞些紮紮實實的「聯合行動」,不要寄希望於條約綁定。
從當前的局面來看,國民黨要根據臺灣的民生病竈,多多帶領專家與年輕人到大陸去觀摩,學習先進技術,然後帶知識回臺灣與民進黨死磕到底。例如能源政策。
簡單說就是「遣唐使」的概念,去看,去聽,去學,儲備那些統一後必然要做的建設知識。
具體而言,大陸第四代核能技術已走在世界前列,該技術能大幅降低核廢料,並銷燬核廢料,這就是我們臺灣應該要學習,並肯定會造福臺灣人民的知識技術。
此外,尚在發展中的海上光電技術,也是我們應該瞭解的基建,臺灣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海」,應該派遣專家與年輕人到山東、江蘇、浙江、河北、福建、海南去觀摩並瞭解他們是怎麼做的,目前的技術難點在哪裡,然後將知識帶回臺灣研究。
其他還有許多攸關民生的技術,是兩岸可以展開務實合作交流的項目,而這正是國民黨,甚至柯黨該做的事。重點在於,大陸絕對會歡迎這種合作交流,而不是搞政治。原因很簡單,統一前這麼做,大有利於統一後的建設,實現兩岸共贏,降低治理成本。
說穿了,政治層面的臺灣問題,不是兩岸博弈,而是中美博弈,臺灣跑去談也是白搭,除非你以統一爲前提上談判桌。
下一屆國民黨主席的任務其實只有兩個,一是將中國人認同找回來,二是提升黨的形象,以擴大選民支持度。前者在此不多談,後者才能讓地方派系服氣,爲總統參選人排除障礙。而提升形象之道只有四個字—— 苦民所苦。
談和平的對象不是北京,而是華盛頓,在野黨應該去質疑美國,爲何要武裝臺灣,爲何要榨乾臺灣。大家都不要自欺欺人,真正在促戰的是美國,不是嗎?
就此,不得不質疑現役立委羅智強,因爲阻止臺灣擴軍,你就是把關者之一,爲何你與同僚們放行了美國武裝臺灣的預算?羅智強是不是也是親美派?「羅主席」硬挺「盧總統」,是不是要確保親美路線不變,讓臺灣一路走到黑?
此外,藍營與白營的兩岸路線顯然是不同的,藍白合於此能不能建立什麼共識,恐怕纔是2028的重點。我給你們的答案,就是苦民所苦,民生優先,你們要站在人民隊伍裡思考臺灣前途,你們應該是「鏟子超人」的一員,站在泥濘裡幫助災民度過難關,「先救災再咎責」,從菁英政黨轉型成人民政黨,纔有對抗惡魔黨的能量。
至於藍營地方派系,必須說,理解地方怕中央改革扯選舉後腿的擔憂,但你們打安全牌選擇郝龍斌,是選擇了危險而無解的寡頭政治。
「朱郝康」體制必然會成爲禍黨亂源,他們可能比較嫺熟於利益分配,但在美國的繼續控制下,卻會將國民黨愈做愈小,結果你們終究要面對愈來愈難處理的,民衆黨分蛋糕的窘境。這不是分析,而是實證經驗總結,你們可以不信理論,但不能不信經驗。
我的見解可能與其他統派不太一樣,個人重視的不只是原則,更重視貫徹原則的方法,方法不對,原則是屁。所有人都只看結果,而非過程,儘早做點統一後該做的工作,纔是正辦。
至於和平,只要你們繼續拒統,臺灣前途就沒你們什麼事,別浪費時間去大陸談政治,妄想情勒出一個和平的結果。能善待人民,就不錯了。
在大陸媒體,我建議北京多與臺灣談「合」,少談「和」,在臺灣也是一樣,建議你們別去大陸談「和」,要就多談「合」,收穫絕對豐富,不要再繼續做白工,表演些有的沒的,爲了人民好,就去看,去聽,去學,再回來造福人民吧。(作者爲專欄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