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與美談判 別急着自己送上門
臺灣的籌碼不只軍購與農產品。圖爲國防部長顧立雄15日出席立法院院會接受質詢,表示雖然軍購沒有算入貿易順逆差,但從安全角度來看,能展現臺美軍事交流合作的重要性,由於有美國政府保障,軍售是相當重要管道。(趙雙傑攝)
外交部長林佳龍21日赴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報告業務,提到臺美已建立管道,並進行程序諮商;立委們則對比他國的進展,關切臺美談判進度。行政、立法雙方都畫錯重點。
談判首重目標,並同時準備談判破裂後的替代方案(掀桌方案)。後者涉及談判底線,不宜公開,但談判目標則決定了談判議題、談判底線與掀桌方案,政府談判目標爲何必須清楚。特別是臺灣被逼上談判桌,不該此時就把談判等同投降儀式,有清楚的談判目標是當下臺美互動的要務。
談判可以創造價值,處理一些無法操之在我的變數,面臨川普高關稅威脅,行政體系有責任深思熟慮設定談判目標,設定後才能決定我方要哪些議題,而不是任由美方設定議題。
例如美國表明了希望美國農產品長驅直入臺灣市場,其實去年4月與臺灣談「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時,美方早就不遮掩其目標,但不見臺灣對此設定自己的談判目標,不只是對方要,我們就給,還「美化」了美方的提議,把美方文字翻成中文放在官網上時「趨吉避凶」遮掩美國企圖。
這次在川普關稅攻勢下,美方再提農產品,臺灣之前沒設定自己的目標,以對手的企圖當作自己的目標,現在仍是,枉費了在農產品一項臺灣其實有籌碼。美國農產品銷臺是臺灣農產品銷美的4倍,如此重大的差距竟在臺美官方互動裡沒起作用,只見臺灣一再讓步。
何況美國農產品的關鍵不只是其金額數值,而是牽涉了美國的內部政治,也就是政治人物的選票,這是川普接下來期中選舉的關鍵課題。臺灣當記得當初一開放美國萊豬,川普的副手彭斯立即做政治宣傳,告訴美國農民川普落實了對農民的承諾。現在中國大陸、日本回擊美國,都針對其內部政治形勢,從一州一州地清點其產業下手,臺灣呢?
臺灣資通產品、半導體等工業產品出口美國數量大,是此次美國能拿來護航其農產品的籌碼,談判本就幾個產業包裹着談,美國如此設定議題的同時,臺灣更不該乖乖地爲美國設想。例如對美軍購當然是臺灣的籌碼,但朝野都「自覺」地認爲軍售不歸美國貿易代表署,認爲不在此波談判的範圍,這對美國也未免太體貼了。
林佳龍在立院提到當下與美國進行程序諮商,與貿易代表署談也與國務院談,正該藉國務院管道,對臺灣有利的項目都包裹起來談。
臺灣的籌碼不只軍購與農產品,電影未嘗不可拿來虛張聲勢。臺灣是美國電影的重要市場,臺灣電影院追着美國文化亦步亦趨,常常與美國同時上映,不像英國、歐洲電影上映日與美國保持距離,也不像日本市場以其本土影片爲主。
2023年美國電影在臺灣票房約30億元,美國片在日本也不過約45億元,這還不包括電影所帶來的品牌商品,當中國大陸拋出限制美國電影數額時,臺灣完全沒此聲音也太奇怪,親美親到了真以爲自己是美國人了。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當立委時,曾針對兩岸服貿議題質詢時任文化部長龍應臺,提到了國際貿易的文化保留原則,譴責馬英九政府沒有保護臺灣文化。美國電影在臺票房佔了臺灣整體的一半,這麼高的比例正可用保護臺灣文化爲正當理由,援引文化保留原則,並強調臺美文化經濟規模不對等,作爲臺灣籌碼。
各國正一一坐上美國的談判桌,日本首相石破茂與川普碰面了,川普也正想辦法要與習近平通話…,媒體與立委都在問到底臺灣有無管道,進度如何,這都問錯了。先談未必有利,談判講先易後難,美國把容易搞定的臺灣、越南、以色列等先叫來談,談成了對美有利的協議,再拿給臺灣的條件讓其他國家看,要求比照辦理。
美牛想賣到亞洲,美國與日本談不攏,就先與臺灣談,談完了後再施壓日本,也同時對韓國下手,個個擊破,就是這手法。臺灣若能擺在後面談,讓那些態度較硬的加拿大、日本等國談了,臺灣再上,他國談出來的條件可以是臺灣的籌碼,可惜現在臺灣的姿態卻是急着把自己送上美國的砧板。
管道更不是問題,美國就是要談,所以一定有管道,怎麼臺灣媒體與在野黨都在擔心臺灣沒管道?臺灣把自己送上門,還是急急地送上門,竟怕對方不開門?臺美談判,談判目標才關鍵,也是行政部門該清楚宣示的重點。(作者爲淡江大學政經系全英文學程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