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川政府拋晶片五五分 臺關稅談判如何接招

臺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左)近日再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左)談判,據料晶片應是談判的重點之一。(臺行政院提供)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期接連放話,無不劍指臺灣的半導體產業,不但貝森特提及希望分散臺灣的半導體產能,盧特尼克更露骨地表示,唯有美國本土晶片的產能充足,纔有能力真正保護臺灣,期待美國的晶片自制率提升至40%。

其實,打從美臺貿易談判啓動以來,美方即鎖定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期間也透過不同的方法來達成目的,包括鼓勵臺積電加碼投資美國、擴大在美國設廠,以及敦促臺積電與英特爾之間建立合作關係等,期盼臺灣在美中競局浮上臺面之際,能服從美國新一輪發展高科技的佈局,讓美國掌握高端晶片的生產製造。

據瞭解,臺灣貿易談判團隊起初並不適應川普政府的談判模式,仍希望透過傳統國際貿易的談判方法商量,並期待透過擴大投資美國的方式,包括擴大采購美國天然氣,乃至於加購美國國債等提案來彌補美國獲取臺灣半導體和晶片產能的期待。

只不過,臺灣方面開出的價碼顯然無法滿足美方的胃口,導致雙方始終無法順利達成美臺貿易協議。

而在投資金額上,南韓與美國雖達成貿易協議,但面對美國要求「預先支付」3500億美元的苛刻條件之下,南韓爲了避免金融危機爆發的風險,已無法再迎合川普政府需索無度的條件;對臺灣來說,南韓殷鑑不遠,臺灣也未必承受得起美國的獅子大開口。

如今,美國兩大貿易談判大將接連放話,有涉外人士評估說,這無非是再度向臺灣表明,美方覬覦的目標仍是半導體產業,也趁着川習會前夕,再度向臺灣施壓,希望臺灣能夠做出讓步;不過據瞭解,賴清德政府認定半導體是臺灣的國安命脈,已畫下紅線,不會輕易退讓。

這讓臺灣陷入了兩難,一方面不希望美國在接下來的川習會中把臺灣作爲談判籌碼,另一方面也不可能犧牲支撐臺灣經濟半邊天的半導體產業。尤其,川普始終未鬆口如果臺海發生戰事,美國會保證馳援。

據悉,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日前已悄悄美展開第五輪實體磋商,並在本週接近談判尾聲,到底能不能突破困境,不僅考驗臺灣政府的大智慧,更是架構在美中臺三角關係下,要能如何自保與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