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儲專項債5年後重啓:廣東多地集體發力,機構預測全國規模或超萬億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節後首周,廣東省多地集體發力,加速推進閒置土地收儲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自2月6日廣州市花都區發佈收回收購4宗存量閒置土地的公告後,截至目前,廣東省已有18個市區縣密集發佈專項債收儲閒置土地公告,涉及100宗地塊,包括惠州市、中山市、珠海市、潮州市、韶關市、茂名市、汕尾市等。
2月7日,珠海市自然資源局發佈了2025年第一批專項債收儲閒置土地公告,擬收儲14宗用地,收儲總價約66.5億元;同日,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公示了擬收回收購閒置土地信息,擬收回收購的8宗項目用地,擬收回收購總價約49.75億元。
2月8日,中山市自然資源局發佈了2025年第一批專項債收儲閒置土地公告,擬收儲3個項目用地,收儲總價約12.69億元;茂名市自然資源局也發佈了2025年第一批專項債收儲閒置土地公告,擬收儲4宗用地,擬收回收購價格總價約14.08億元。
據統計,廣東各區縣擬收儲總價已經超過200億元。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此次收儲的地塊價格普遍低於當初出讓價,折扣在7-9折之間,體現了“土地成本與評估價,就低確定”的原則。
“目前,收儲地塊主要是來自國企和城投,一方面在於國企城投地塊資產負債關係較爲清晰,另一方面民企地塊很多在抵押狀態,或有複雜的債權債務關係,甚至是司法糾紛,不符合收儲條件。但並非只選國企地塊,後續民企地塊符合條件,或也會被收儲。此外,收儲以後,可能暫時儲備着,也可能修改規劃條件再出讓,且出讓給原企業,還可能會改變土地用途,比如做保障房、公共用途等。”李宇嘉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在廣東,從去年底開始,湖南嶽陽、河南開封、浙江金華、江西吉安等城市已經發布了土地收儲相關公告。如岳陽市要求符合條件且有意向的企業積極報名,開封明確“存量閒置土地須在2024年3月31日之前供應”。
2024年11月,自然資源部發布《關於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的通知》,爲地方落實收儲閒置土地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操作指南,成爲加速推進土地收儲的重要推動力。
在此之前,土地收儲專項債已經擱置5年。
2019年9月,隨着宏觀經濟形勢和房地產調控目標的調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策提出,爲引導專項債投向基建領域、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規定專項債資金不得用於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土地儲備專項債由此進入暫停階段。
這一政策調整是基於當時經濟結構調整和防範房地產市場風險的需要。然而,隨着時間推移,經濟形勢再次發生變化。在2024年,地方財力面臨顯著壓力,土地出讓收入連續三年出現負增長,土地庫存去化面臨困難。
2024年10月12日,財政部宣佈允許專項債券重新用於土地儲備。隨後11月11日,自然資源部發布相關通知,土地儲備專項債在時隔五年後重啓,爲當前土地儲備和房地產市場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李宇嘉認爲,收儲可能是2025年土地市場的一大看點。隨着2025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地,“穩增長”要發揮項目帶動作用,專項債發行速度加快,爲土地收儲創造了條件。
業內人士分析認爲,預計一季度各省市都會陸續加入“發債收地”的行列中。發債收地模式開啓,將有助於快速系統高效促進存量土地的盤活,對於土地市場的供求關係平衡具有積極作用。
據國海證券統計,2017年~2019 年,我國土儲專項債的發行量分別爲2407億元、5893億元、6765 億元,佔同年新增專項債規模的26%、42%、31%,2017-2019年土儲專項債發行規模佔比三年平均爲33%。
結合歷史土儲專項債發行規模和佔比,國海證券表示,近三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在36500-39000億元,以新增專項債額度的30%估算,預計2025年土儲專項債規模在10000億元,根據近5年的土地成交樓面價估算,將拉動1~2億平方米土地收儲。
(時代財經王晨婷,綜合自第一財經、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