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閃購的新制服,正在更新外賣員的“社會皮膚”?
這幾天,淘寶閃購給外賣員設計的新秋裝制服在全網刷屏。
瞄了一眼模特圖,直接給我亮瞎了:
和評論區裡的網友一樣,我最大的感受是:
“這哪兒是外賣員的制服啊???
這分明就是F1的隊服啊!!!”
賽車迷們直言想買它。
還有人表示,真想立刻去淘寶閃購當外賣員,這樣就能馬上擁有酷炫的新皮膚了。
你看,好的時尚作品就是這麼有吸引力。
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和說明,只要圖一出來,美感就撲面而來,讓大衆自然而然地想要擁有。
時尚博主說,這身衣服已經掀起了新一輪的Ridercore風潮。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那些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外賣員猶如“城市騎士”,他們的着裝構成了一道充滿生命力的城市風景線。而公衆在審美層面向他們表達認可和喜愛,也是邁向尊重的第一步。
近距離觀賞下細節,你會發現這身新制服不僅美觀帥氣,而且安全感滿滿。
設計師選用“阿里橙”搭配黑色作爲主色調,主要是考慮到服裝的實用性。
要知道橙黑配色是國際公認的安全色,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騎士們穿上這身行頭,即使行駛在視野不佳的地方也能被過往的車輛行人注意到,明顯更安全。
除了安全色,制服上還配有閃光條和安全腰包。
特別是這個腰包,裡面放着消毒棉片、創可貼等多種急救用品和藥品。
萬一哪天外賣員遇上突發情況,打開腰包就能及時自救。
如果是普通市民遇到了事故,騎士們看見了,也能掏出藥品應急救人。
這套制服的右袖卡袋還專門設置了信息袋,可以存放騎士的血型、過敏原和緊急聯繫人等等信息。
緊急狀況下,第一時間就能提供關鍵信息,救助外賣騎手的生命。
看到這裡,不由想要感慨一句:
“淘寶閃購,真是良苦用心啊,居然在一套制服裡藏了這麼多細節。”
要知道,外賣員絕大部分時間都需要穿着制服。平臺方肯在制服上花心思,想方設法給員工帶來更舒適的工作體驗,這正是尊重勞動者的表現。
儘管外賣員爲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我發現很多人根本不懂得尊重他們。
總有人一提起外賣員,就甩出憐憫甚至歧視的表情。
他們會說外賣員是“社會底層”,“過得很慘”。
關於外賣員的文章,也都帶着那種慘兮兮的論調。
某些平臺上,外賣員分享自己的快樂生活。
評論區裡一定會有人跳出來說:
“你都去送外賣了,那麼慘,怎麼還能笑得出來?”
這次眼看淘寶給外賣員安排新秋裝,也有人暗戳戳地調侃:
“送外賣的還臭美。”
每次看到這樣的言論,我都感覺挺無語的。
首先,任何人無論做什麼職業都有快樂的權力吧。
其次,誰告訴你,外賣員就是社會底層了?
事實上,你去任何一個平臺上看那些外賣員直播,很少有人表現出的是“我來送外賣了,我好慘啊”。大部分人表達的情緒都是“今天賺了不少錢,很開心”。
他們不像某些網絡混子,每天純靠賣慘賺錢。
(這是我最愛看的一位外賣員的直播,裡面的情緒非常樂觀向上。)
很多外賣員不認爲自己需要他人同情,更不認爲幹這份工作就低人一等。
他們只是在努力勞動,認真生活。
即便拋開個人認知,就從客觀的收入水平看,他們的收入也是體面的。
《2024中國藍領就業調研報告》指出:
2024年我國外賣員月均收入爲7496元,同比增長10.02%。
這數字明顯高於全國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標準。
一線城市的騎手賺得更多。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新就業研究課題組發佈的數據告訴我們:
在一線城市,專職騎手有65%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
其中11%在10000-12000元區間,4%在12000-14000元區間。
這些信息也從側面說明,外賣行業其實是具備職業可持續性且值得長期投入的社會勞動。
說白了,送外賣就是互聯網經濟催生的新興職業。它的勞動屬性、社會地位、收入水平並不比傳統行業的固有工種來得差勁。
外賣騎士和其他白領藍領們一樣,通過自己的勞動賺錢養家,平等地參與着市場經濟的建設,爲城市發展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對他們來說,平視比俯視更可貴,尊重比同情更重要,而他們也完全值得外界的平視與尊重。
我想,淘寶閃購推出首款騎士制服就是希望外賣騎手們能把“尊重”穿在身上,通過這身新皮膚讓社會各界可以更加尊重外賣員這個羣體,也讓從業者對自己的職業產生更多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文化人類學早就告訴過我們,衣服不僅是生活的剛需,更是自我身份與定位的表達。
社會、企業爲服飾注入符號意義,個體穿上它彰顯自我認同,然後再通過具體行爲,把這份意義和價值重新反饋給社會。
於是,人們看到醫生的白大褂就會肅然起敬。看到廚師長的高帽子,很自然地就會覺得他們很專業。那些被公衆尊敬的羣體則會在此過程中更加以職業爲榮。
另一邊,歷史經驗則告訴我們,要想改變社會對某種職業的成見,必須要從改變從業者的外在形象入手:
1978年,英國鐵路員工卸下油膩的斜挎包、劣質的棉外套,換上“InterCity”的藍色戧駁領西裝,很快就去除了公衆對這一羣體“邋邋遢遢”、“不守時”、“愛罷工”的刻板印象;
1992年,星巴克推出“綠色圍裙+黑Polo”的制服。這身衣服不僅在時尚圈引發轟動,而且改變了社會對於咖啡店員工的歧視,人們不再覺得“咖啡店員工”就是“打零工的大學生”。
類似的,以服裝築牢職業認同、改變社會偏見的例子還有很多。
我想,外賣員的新制服也會帶來同樣的效應。
估計淘寶閃購對此也很有信心,所以他們在8月26日,邀請了8位外賣員身着新制服,爲城市騎士代言。
這些騎士的照片,還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
他們之中,有聽障人士;有愛好詩歌、鋼琴的文藝青年;還有服務基層、熱心公益的勞動模範。
每個人都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具象地書寫着騎士精神的應有之義。
比如退伍軍人張文強。
他從2017年開始跑外賣,現在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單王”。
自己賺錢的同時,他還不忘帶新人,常常傳授跑單秘籍給新騎手。
碰上新人迷路,他也會主動給他們帶路。
一般情況下,外賣員更傾向於送寫字樓裡的訂單,因爲那裡不用爬樓梯,而且年輕人多,接電話快,取餐利索。
可張師傅卻會專門給生活在老舊小區裡的老年人送餐,把餐食送到老人手中後,時而還會詢問老人有沒有垃圾需要幫忙倒掉。
在他看來,給老年人送餐肯定不如給平常的顧客送單掙錢多,但獨居老人也有及時用餐的需求,需要騎士們更細心的服務。
所以,他自願地把志願服務融入到了日常工作之中,一干就是好多年。
這次,張文強與另外七位外賣員身着騎士服出來亮相,就是爲了用親身經歷告訴同行業們:
“我們不是默默無聞的無名之輩,我們也可以成爲自己人生裡的明星和主角。”作爲城市中的‘馬路天使’,外賣員也有屬於自己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
上面這八位騎士只是外賣員羣體的縮影。
他們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把每一份養料送去它們該去的地方,並且在社區服務、消防急救等等領域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既然這份工作收入不錯,又有意義,那爲什麼參與這份工作的勞動者不能擁有一身帥氣的工作制服呢?
也不止是新秋裝制服,這次淘寶閃購還給騎士們安排了其他福利。
比如,爲全國騎士補貼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在更多省份覆蓋“新職傷”保障,全量足額爲騎士繳納費用;
爲所有騎士免費增加“防暑險”;
爲殘障騎士提供專項保障,等等。
真金白銀的投入,只是爲了讓騎士們更有獲得感。
除了這些舉措,阿里和螞蟻旗下的20多個品牌還聯合推出了“城市騎士·橙意計劃”。
這個計劃會加碼重獎騎士羣體的愛心善舉,資助一些騎士提升學歷,還會幫扶那些遭遇危困的騎士家庭。
簡而言之,就是助力所有外賣騎士的生活和發展,在必要的時候幫他們一把。
是的,你沒有看錯。
橙意計劃覆蓋的是所有騎士,受助對象不分平臺,不分城市,也不分運力形式。
就算他們不在阿里旗下的公司工作,是京東、美團等等其他平臺的員工也不要緊。
只要他們遇到困難,就可以向橙意計劃尋求幫助。
我覺得這是一項承載着人文關懷的公益計劃。
尤其在當下這個高度內卷、商戰不斷的大環境裡,它彰顯了平臺企業的格局,也爲全社會帶來了久違的暖意。
必須承認,這份暖意是相當務實的,能爲外賣員解決現實問題,也能保障他們的職業生涯長期且平穩地發展。
如今,中國的即時物流從業人員已經超過了1000萬人。他們的工作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生活,他們的衣食住行、職業保障也理應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