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校園濫訴頻傳近半不成立

全臺校園濫訴頻傳,臺中市議員張玉嬿(中)表示,親師教育信任正在崩壞,要求教育局研議制度遏止低門檻濫訴。(陳淑娥攝)

近年來全臺校園濫訴頻傳,臺中市113學年度家長對教師投訴共計271案,其中近半不成立或不予受理,議員憂心親師教育信任持續崩壞,要求教育局研議制度遏止低門檻濫訴問題。臺中市教育局指出,已函知學校應先初步調查,若情節明顯未達《教師法》解聘等程度,應不予受理。

現今教育環境丕變,老師不好當,除了要好好授課外,也常接到五花八門的投訴,部分家長因極度主觀或瑣碎的理由動輒投訴,讓老師感到焦慮與無奈,大嘆要如何教育未來國家棟梁。

臺中市后里區1名教師表示,自己任教的學校位於鄉下,家長大多尊重老師作法,但從他校得知,都會區家長較主觀,意見較多,連導師年紀較大也被小一生家長投訴,希望換年輕的。另名龍井區老師則無奈說,無意間以卷宗輕碰學生的手臂,家長得知後一狀告到校長,他二話不說一句「我親自跟家長道歉」,避免衍生更多問題。

市議員張玉嬿指出,臺中市113學年度家長對教師投訴271案,校事會議調查後決定不成立有68案、佔25%,不予受理有54案、20%,也就是將近一半爲無效投訴,代表親師信任崩壞逐漸蔓延,感嘆老師教的再認真、再有熱忱,只要一通投訴電話,就得被調查、被貼標籤。

張玉嬿強調,老師一旦被投訴,即使最後是清白的,但調查時間長達2個月,老師進入行政耗損戰,身心備受煎熬,還能好好教書嗎?對於顯然瑣碎、惡意或與職務無關的具名投訴,她要求教育局應研議制度遏止低門檻濫訴,設定受理門檻以及明訂案件分流指導原則。

教育局表示,已函知臺中市各級學校,若接獲檢舉或知悉校園事件後,應先初步調查並瞭解事件始末,若情節明顯未達《教師法》應予以解聘、不續聘或終局停聘之程度,學校應不予受理,以維持校園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