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濫訴增 許淑華:匿名可不受理
南投縣議員林儒暘質詢,認真教學的老師因校事會議致濫訴遭折磨,學校尚未因少子化廢校,先面臨找不到老師而難以運作。(楊靜茹攝)
南投縣議員簡千翔、林儒暘等人21日在議會縣政總質詢關心教育議題,其中校事會議造成濫訴,形同私設刑堂,抹煞教書熱情,有人因此自殘或輕生,甚至不願執教鞭,學校尚未因少子化廢校,先面臨找不到老師窘境。縣府強調,匿名檢舉且未具體陳述事實,學校可不受理,並透過輔導機制關懷老師。
教育部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實施「校事會議」(校園事件處理會議),只要投訴,校方就舉行校事會議,老師們疲於應付調查,教育部承諾年底前修正。
林儒暘質詢,只要家長或學生投訴,學校一律送校事會議,教師被迫多次接受調查,學校則得花錢另聘調查小組,許多年輕老師不願因校園濫訴遭百般折磨,寧願放棄穩定教職「裸辭」。
林儒暘進一步指出,校園濫訴導致教師自殺、自殘案爆增,2018年全臺僅28件,2024年高達152件,6年間增4倍。據統計,不適任遭解聘教師僅3.3%,爲了抓出極少數害羣之馬,卻讓認真教學的老師因濫訴遭折磨,學校尚未因少子化廢校,先面臨找不到老師而難以運作。
簡千翔則說,校事會議成了教育人員撇責機制,有學校1學期處理高達50件,校事會議形同私設刑堂,小案大辦,中央修正制度前,縣府應該先有所作爲,避免打擊教育人員士氣。
縣長許淑華指出,依《行政程序法》規定,若匿名檢舉且未具體陳述事實,學校可不受理,並透過輔導機制關心老師狀況,由於校事會議成案極低,已透過立委促請中央檢討,避免因濫訴排擠教學資源及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