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穩定幣 有發行空間
加密貨幣市場10日到11日因美中關稅衝擊,全網爆倉近200億美元,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13)日於立法院財委會會議表示,虛擬資產波動性極大,顯示市場高風險與不確定性,更凸顯制定《虛擬資產服務法》的急迫性,「希望儘快審查通過,專法上路後還有七部子法會陸續上路」,以完善投資人保護機制。
彭金隆指出,此次爆倉事件主因是槓桿交易造成,例如幣價下跌20%,若開四倍槓桿便會被強制出場,顯示虛擬資產市場波動劇烈,未來透過專法納管,可對境內交易建立基本保障,不過跨境交易仍須仰賴國際合作。對於國際幣商未落地無法納管的問題,他表示,這是全球監理機構共同挑戰,但國際幣商可選擇在臺申請落地接受管理。
至於專法進度,彭金隆說,目前雖採登記制納管,但專法審查完成後將建立完整監理架構,並陸續公佈7部子法。金管會也與中央銀行密切合作,未來在穩定幣的監理上將採雙軌協調模式。
談到「臺幣穩定幣」是否有發行必要,彭金隆指出,若以國際清算角度觀察,新臺幣非主流通用貨幣,目前國際穩定幣多以美元爲主;但隨着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與支付應用興起,發行以新臺幣爲基礎的穩定幣「仍有存在空間」。
彭金隆說,專法草案並未限制穩定幣只能由金融機構發行,初期會以受高度監理的金融機構爲主,未來不排除開放其他合格業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