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遭遇“選品風波”

▲這是靈獸第1644篇原創文章

未來,會員制零售乃至商超零售的勝負手,依然是“差異化”與“信任力”。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1

一盒好麗友引發的“風波”

“逛山姆,彷彿回到了沃爾瑪。”

這句調侃,最近成了大衆談論起山姆的口頭禪。爭議的導火索,不是別的,是一盒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好麗友派。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好麗友派雖然經過“山姆化”處理——減糖80%、可可含量提升30%,包裝上主打“低糖健康”,與山姆一貫推崇的健康生活理念保持一致——但在消費者眼中,這種“微創新”並未改變其本質屬性。

山姆會員們的反饋極爲直接——數百條差評迅速涌向新品評論區。

爭議的焦點並非口味和配方,而是身份感的錯位:爲何一個在“中外配料不同”爭議中曾被推上風口的大衆品牌,爲何能出現在山姆這個象徵“品質甄選”的貨架上?對許多會員而言,這不僅衝擊了對“山姆嚴選”的信任,也動搖了260元甚至680元年費背後的價值認同。

風波很快蔓延,好麗友並非個案。包括衛龍、溜溜梅、盼盼等更多大衆品牌產品出現在山姆貨架,甚至在包裝和價簽上故意淡化原有品牌標識,以山姆專供款或其他形式出現。

比如,盼盼搖身一變成爲“panpan”,洽洽也以“chacheer”亮相,這些改頭換面的品牌,在會員看來只是“老瓶裝新酒”。

同時,隨着這些大衆品牌產品的上架,部分曾經引發會員搶購、塑造山姆獨特標籤的爆款商品卻悄然下架。商品結構的變化,使山姆在會員心中的形象逐漸模糊,所以纔會有會員覺得“山姆越來越像沃爾瑪”。

正如一位網友點評:會員們的核心訴求並非單純的商品多樣性,而是希望通過付費獲得“被精選”的優越體驗和圈層認同。

事件發生後,山姆快速反應:7月15日緊急下架爭議商品,並公開回應“將會員反饋納入選品策略”。這種速度和透明度,在傳統零售商中並不常見。而會員能參與選品決策本身,也正是會員經濟體系成熟的重要標誌。

這場由好麗友、盼盼引發的“會員吐槽”,無疑將山姆推向了行業輿論的風口浪尖。

事件背後,是零售行業正面臨着的一個核心挑戰:在渠道和商品日益趨同的今天,零售商的核心競爭力究竟爲何?

2

爲什麼引發吐槽?

山姆自己也不會想到,把好麗友等新品牌商品擺上貨架居然會引發會員的吐槽和疑問。

一方面,是在許多會員心中,山姆是“嚴選”、“高品質”的代名詞。“嚴選”的背後,是可信任的選品規則和食品安全。

成爲山姆會員,就是爲了得到的差異化商品和服務。年費花得值不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普通渠道買不到品質更優的商品。

有會員在網絡上吐槽:“好麗友、衛龍等這些零食在小區樓下的超市也能買到,我爲什麼還要專門去山姆買?”

對於會員來說,山姆的核心吸引力從來不是價格,而是“你在別處買不到”的獨特體驗。

另一方面,選品這波選擇的品牌本身存在爭議。比如好麗友,曾因“中外配料不同”被指責區別對待中國市場。雖然品牌方後來澄清是“翻譯誤差”或“原料標註標準不同”,但一旦信任出現裂痕,就很難完全修復。

尤其是在當下食品安全和健康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品牌歷史和品質把控的敏感度只會越來越高。一位食品行業分析師向《靈獸》表示:“山姆的核心價值在於爲會員把關品質,品牌一旦有過爭議,即使推出新配方,也很難立刻消除消費者的疑慮。”

這背後的潛臺詞是,會員對平臺的信任,不僅包含了對產品物理屬性(如配料、安全性)的信任,更包含了對平臺價值判斷和品牌篩選原則的信任。會員期待平臺能替自己過濾掉不僅是品質不佳的商品,也包括那些可能帶來心理不適或信任風險的品牌。

再加上,山姆的高價值會員羣體,對於商品的獨特性和高標準有着更高的期望。

衆所周知,卓越會員貢獻了山姆超過六成的營收,這些忠誠但挑剔的用戶,一旦失望,便會直接影響山姆的會員體系穩定。

上述食品行業分析師還表示:“山姆在中國的快速擴張也在選品上帶來了壓力。”

任何零售企業在快速擴張階段,都會面臨供應鏈和商品豐富度的巨大壓力。爲了支撐新店的快速鋪開,與成熟、高效的大衆品牌合作,是一條高效的路徑。這在商業邏輯上無可厚非。

但問題在於,這種服務於“增長”的策略,可能與服務於“核心會員”的期望產生了衝突。

當會員開始感覺到山姆的選品策略開始向更廣泛的受衆傾斜,商品變得不再那麼“精挑細選”時,他們的滿意度和忠誠度便會最先受到影響。但好在山姆反應較快,迅速下架了商品。

3

差異化是命門?

山姆此次因選品引發的爭議,不僅是會員對山姆“嚴選”、“獨特性”期望的集中表達,也爲整個零售行業,尤其是會員制零售業態,帶來了諸多值得深思的啓示。

事實上,會員制零售的商業模式,其根基並非那幾百元的年費門檻,而是其承諾的一種“價值契約”。

這份契約的核心,就是“差異化”——我能爲你提供別處沒有的商品、體驗和價值感。山姆過去幾年在中國市場的爆發式增長,正是因爲它成功地在選品、供應鏈和會員服務上,構建起了這道堅固的“差異化”壁壘。

但差異化一旦被削弱,會員的忠誠和溢價意願也會隨之動搖。

再回看本次的山姆事件,會員爲之買單的,其實不是商品本身,而是“篩選服務”——相信山姆能夠用專業眼光過濾掉平庸,呈現精粹。如果平臺商品與普通渠道趨同,這份契約也就失效了。

正如一位零售行業分析師向《靈獸》所言,“會員店的差異化,更在於供應鏈裡那些外人看不見的深度定製和商品共創。”

比如,有的會員店會與法國頂級麪粉供應商獨家合作,甚至請MOF級別烘焙大師參與研發,最終呈現出的產品口感和品質,遠超普通麪包房。這背後,是對品質的執着,是普通渠道難以複製的護城河。

在所有差異化手段中,發展自有品牌,無疑是能構建長期壁壘的一招。無論是Costco的Kirkland,還是山姆的Member’s Mark,強大的自有品牌早已不再是簡單的利潤補充或品類填充。它已經成爲會員店區別於傳統商超和電商的“名片”。

首先,它意味着“話語權的迴歸”。 強大的自有品牌讓零售商從一個被動的“渠道方”,轉型爲主動的“產品定義者”。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Costco的明星產品——Kirkland Signature有機花生醬。Costco的買手團隊發現會員對健康、有機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長,但市面上的有機花生醬價格普遍偏高。於是,他們直接與全球最大的花生種植商合作,從原料端控制成本和品質,開發出了配料表極其乾淨且價格極具競爭力的自有品牌花生醬。這款產品不僅迅速成爲爆款,更定義了“高品質有機花生醬”的市場標準,這就是話語權的體現。

其次,它是“商業模式的壓艙石”。自有品牌能夠提升毛利率,增強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爲持續的品質升級、服務創新和價格優勢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形成一個正向的商業循環。

以奧樂齊(ALDI)爲例,其自有品牌佔比高達90%以上。正是這種模式,讓它能夠在保持極低運營成本的同時,依然能爲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商品,形成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山姆的這場風波,給所有高歌猛進的零售商提了一個醒:必須時刻迴歸到“用戶價值”這個商業的根本。

每一次看似被“吐槽”的風波,背後都是一次“消費預期的躍升”。從另一個角度看,山姆會員高度“參與選品”,也警醒了山姆,這其實也不是一件壞事。

今天的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商品“好用”,而更看重“好挑”、“好信”、“好故事”。山姆這次選品風波,正說明它已經站在了下一階段的門檻上:從“選貨平臺”轉向“生活方式共創者”。

這也意味着,未來的零售競爭,不再只是“誰能鋪得更快、SKU更多”,而是“誰能持續與用戶共識對齊”。

正如一位資深會員所言:“我願意續費,是因爲相信這裡有我想要的生活,不只是幾包零食這麼簡單。” 這句話精準地道出了會員經濟的本質——用戶購買的,是對一種更優生活方式的嚮往和信任。

未來,會員制零售乃至商超零售的勝負手,依然是“差異化”與“信任力”。(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有溫度 · 有深度 · 有態度

專注零售 聚焦消費

關注連鎖/零售/電商/消費

創業創投/資本對接領域

聚焦全球商業創新

精準覆蓋中國商業精英人羣

入駐頭條/搜狐/企鵝/大魚/一點/本站/百家/雪球等平臺

E-mail:lingshouke@126.com

更多資訊請訪問靈獸網www.lingshouk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