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洪惠風/97歲的病人血壓變高了
九十七歲的病人血壓變高了,以前都一百二十到一百三十幾,最近卻一百三十到一百四十幾。看病歷,發現以前不管夏天冬天都沒什麼波動,我嘆口氣,既然無法怪罪天氣,就代表不能簡單繼續開藥打發病人,得花時間尋找血壓升高的原因,是環境?飲食?情緒?睡眠?藥物?還是身體功能有變化?甲亢?腎功能變差?腎動脈狹窄?還是長了會升血壓的腫瘤……
這位病人雖然有點年紀,卻耳聰目明、反應靈敏,也沒用柺杖,看起來像六七十歲,門診都是自己來,不用家人陪伴;他將近三十年前心臟病急診住院後,就一直在我這邊追蹤,在我去南部的期間曾給其他醫師看過,但很快又回來我的門診。這些年來他遵從醫囑,每個數值都控制得非常到位,近年LDL(低密度脂蛋白、壞的膽固醇)維持在五十左右。
「最近敢有啥物代志?有吃較鹹沒?」我都會從生活先開始問,最後纔會問到藥物與小便這些。
「吃東西都正常,沒變,但是最近比較沒空。」
「沒空?」
我心想快一百歲的人應該時間多到不行,怎麼會沒空?
「三件事。」
一件就很多了,還三樣?
「先是摩托車發不動、第二是電腦不能用。」
騎摩托車?用電腦?
「第三樣是菜種了不漂亮,一年一年差。」
他比我活得還忙。
「現在解決兩樣,摩托車修好了,孫子幫我電腦也弄好了,就剩一項菜種不漂亮的問題。」
「是喔。」
「我上網查,看是土質、肥料,還是陽光、水的問題。」
「你太厲害了。」我一面稱讚,一面想他跟我一樣,正在做鑑別診斷。
病人有點得意地看了我一眼,又搖搖頭,「但是電腦上面每個說法又不一樣。」
我心想你該不會是問AI人工智慧吧?ChatGPT大戰Gemini?如果是的話,就真的贏過了一大批他曾孫輩的年輕人。
「要是有人問就好了,問一下別人種的狀況,就能分辨問題出在哪裡。」
他惋惜地說着,我卻歎爲觀止地看着病人,活到老學到老,吸收新知,動腦解決問題,也許這正是他不老的秘訣。
我幫他做了些簡單的理學與生化尿液檢查,但心想這次血壓升高,也許真的是煩惱增加的結果。
2025年臺灣男性的平均壽命是七十八歲,但同樣是七十八歲,每個人的狀況卻天差地遠,有人在這個年紀第二次當選美國總統掀起全世界的滔天巨浪,有人卻在七十八歲時無照駕駛車禍撞人。
身體的狀況常常是多年累積的結果,年輕時耗得兇,年紀大就得付出代價;如果從剩下的時間來計算,更容易看出差異,假設每個人都能活到一百歲,有人從出生時就以1.2倍的速度消耗身體,那麼算起來就只能活到八十三歲,七十八歲那一年,在其他人還剩下二十二年的壽命時,他卻只剩下五年,差了四倍多的時間。但壽命長短也不是重點,在他七十八歲時,身體的年齡已經是九十五六歲,一切都只能怪他前面時間揮霍得太快了。
身體的保養,愈早開始,也許就愈能像我那位九十七歲的病人,那麼健康,又那麼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