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張馨潔/青花愛玉
那愛玉攤好得恰如其分,像一盒新的粉蠟筆,塑膠筆座尚未沾上指紋與筆痕,鉻黃、硃色、羣青、象牙依照深淺擺放,覆着的描圖紙是嶄新的,讓人愛憐而不捨拿起筆,減損這樣的平衡分毫。
招牌正下方的玻璃櫃裡,精品樣擺着食材,冰磚旁倚着一方乳白杏仁,水晶碗裡各放着山粉圓、傳統粉圓,透着水滴的玻璃後方,黑金閃動的是未切的原塊仙草,未被棱切的原礦仙草。
最上頭是復古壓克力招牌,上頭青藍、薄綠、紅赤三色交替寫着各種品項,店主的姓氏打圈在正中央,一邊是創立年分,另邊記的是當前是第幾代經營,拍胸脯的豪邁氣勢,讓人確信再再百年,人不是我們這些,但還是那口愛玉那口碗。
店員手捧青花小碗,大勺舀愛玉杏仁做底,順勢蓋些碎冰於上,平底湯匙舀起透着芯的粉圓、琥珀色糖水,流水般俐落不喊停,滑入一隻湯匙飛上桌,糖水錶面張力至碗口,但涓滴不落。
必須是不鏽鋼摺疊桌,碗沿的愛玉透着青色碗花,糖色從碗底向四周漸層,隨意切塊的愛玉與杏仁堆疊漂浮於糖水中,一舀,粉圓是花瓣隨風那樣旋轉,而素淨的桌上有着幾絲刮痕,含蓄地映上四周排隊的、招呼的人影。
念着臺語的愛玉,人人難得能找回點孩子性情,不在國字音譜裡的兩個聲音,像是嬌嗔的「喔唷」,誰念我都忍不住在心裡偷笑。純愛玉子搓出來的愛玉軟塌,掛不了糖味,洋菜愛玉粉調出來的口感過於脆硬,滋味不夠自然。屏東夜市的這碗愛玉是理想的口感,猜是手搓愛玉再加少許洋菜,減緩出水與定型。在口中有別於果凍,愛玉並不是碎開來,而是輕輕破在齒頰間,粉圓溜溜地滾動,熬煮的糖漿託着碗中漂浮的各樣材料,在口中被留戀地嚼食着。
目光一邊看着泡在流水碗槽中的幾隻小青瓷碗,清涼的感覺從喉底上來,所有的元素缺一不可,乾淨的玻璃檯面,不染纖塵的不鏽鋼桌,未染油葷的各樣食材,還有店員整理碗匙戴着的紫色橡膠手套,一切水靈靈的,整個攤子不斷地被用水與冰刷洗,豔暑裡就算沒有風扇轉着,都無比的潔淨清涼。
整間店都好美,我說不上爲什麼,就是覺得,它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