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張馨潔/白晝夜市

從屏東車站走出,趁着早,在車站旁的店鋪,選上數顆裹在玻璃紙內,金黃色的烤沙琪瑪,裝袋放進車站置物櫃,以免吃完小吃回來已向隅。走出車站一小段路,邁一邁久坐的雙腿,打盹的腸胃也緩緩轉醒,行過一段安靜的路段與大廟,在馬路另一頭感受到對街夜市蒸漫過來的煙火氣。

屏東夜市的幾家攤商讓人想念,說是夜市,但許多店家都是從早開到晚,文章寫了兩篇還寫不完,還需此篇補記。街口的土魠魚羹,薄面衣裹着醃漬過再進油鍋的魚塊,羹湯的醬色與甜味,隨着蛋花與大白菜、柴魚片入口,一人要吃上一碗才能解饞,無法分食。

吃完往巷子內近中央市場圓環,有攤無名的雞蛋糕,但不難找,只見一排孩子與大人揣着零錢耐心地排着隊,那裡便是。據說夫妻於兩處分別開攤,友人說好像在比賽先賣完能先收攤一樣。

爐火上開着兩排模板輪流轉動,一回能完成八塊長條狀,冒着煙的空心雞蛋糕。衆人皆是甘心那樣慢等,緊張地聽着前面幾組客人要買幾個,預想着還要出鍋幾次才能到手,然而看着老闆倒麪糊進模型,顧着火侯翻動模具的手法也入了迷,轉眼時間消磨大半。雞蛋糕以麪糊與蛋打發,簡單的材料做出簡單的滋味,簡單的滋味最是耐吃,放涼了的雞蛋糕嚼來一樣的蓬鬆軟香。

民族路與民權路交叉的雞肉飯,雞肉飯小碗四十元,米飯上細切的雞胸淋上雞皮煸出的雞油與醬油,油潤香甜,還較其他雞肉飯多出一種雞皮在梅納反應後產生的焦香味,層次美如一道精緻的小點。單點一盤米血,手工米血米心軟透且保有彈性,邊沿也不粗礪刮口,配上清爽的薑絲與鹹甜的醬油膏,腦海中浮現的仍是精緻二字。

同樣是步行可至的距離,薏仁伯豆花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豆花,帶我來吃的友人這樣說,我吃完後心服複誦。好吃的豆花不少,然而此店只保留了豆香屏除豆腥味,豆花密度不知怎得如此恰好,扁匙舀起的每朵切面皆呈光滑的圓弧,與紅糖漿一起入口,邊嚼邊化,又綿又輕巧。

總好奇屏東各地如何發展出這些講究的吃食?當衆多夜市中連鎖攤商環伺,屏東夜市的攤商各有自己的歷史與秘方。每每念起,忍不住抱怨屏東那麼遠時,也感謝這些經典的店鋪彼此開得那麼近,開得那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