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晝之夜圓山見 翻新城市記憶

2025臺北白晝之夜活動11月1、2日登場,舉辦地點移師圓山。圖爲去年白晝之夜活動情形。(本報資料照片)

2025臺北白晝之夜活動11月1、2日登場,以「Hi Story」爲主軸,將舉辦地點移師圓山。臺北市長蔣萬安表示,今年白晝之夜呼應臺北的城市記憶,引起五、六年級生共鳴,也讓年輕世代能感受這段記憶,不過,他也提到,去年白晝之夜有一些年輕人反映,時間和場地規模有縮減趨勢,今年時間調整爲下午2時至隔日凌晨2時,北市文化局須思考如何迴歸白晝之夜核心精神,重新找回最初的活動願景。

與法國在臺協會合作的臺北白晝之夜,再度邀請前巴黎白晝之夜藝術總監凱蒂‧哈特 (Kitty Hartl)擔任客座策展人,並攜手法國Ballroom傳奇人物、跨性別酷兒編舞家辣珊卓‧浪凡(Lasseindra Lanvin)、藝術家皮埃爾‧德拉維(Pierre Delavie)等2位法國藝術家帶來亮點企畫。

今年首次以繪畫作品作爲主視覺,藝術家陳敬元以3件作品爲基底,分別開啓白晝之夜不同故事場景,構築非線性、寓言式視覺語境,呼應白晝之夜10週年翻開城市記憶新篇章。

蔣萬安日前主持市政會議表示,白晝之夜主題呼應臺北城市記憶,選擇在圓山、兒童育樂中心舊址等地舉辦,不只讓2、30歲年輕人對上一輩的故事有感,也要再現歷史、翻譯歷史。

他話鋒一轉提到,去年參加白晝之夜,很多年輕朋友反映近年時間和場地規模縮減,今年因應人流和投入資源成本,舉辦時間改爲11月1日下午2時至2日凌晨2時,但文化局仍須思考白晝之夜核心精神。

臺北市審計處審計報告指出,去年白晝之夜以大安森林公園爲主展區,串聯忠泰美術館、師大美術館及數位藝術節主展場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等,活動期間吸引40萬餘人次參與,但人潮多集中大安森林公園,無法有效串聯場域。

文化局表示,去年白晝之夜展場設於交通動線較邊緣區位,影響一般觀衆參訪意願,未來將跨局處協調,結合北市觀傳局、產發局導入旅遊和商圈等資源,加強亮點作品宣傳、串聯活動引導,拓展不同觀衆羣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