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洪惠風/棘手的心絞痛
病人又來急診了,還是胸悶胸痛,她已經做過兩次心導管,幾年前心肌梗塞時放過支架,兩個月前胸悶住院時的心導管卻完全正常,沒有堵塞。
這是一位爲人客氣、三高都控制得還不錯的中年太太,但最近幾個月總是正中胸口反覆悶痛,也不一定是什麼時間,說來就來,每次持續十幾二十分鐘,有時飯後比較會犯,有時躺着比較嚴重,運動卻又沒什麼問題;上次住院時胃藥似乎能緩解一些症狀,沒想到又連續造訪急診。
鑑於沒多久前的心導管正常,第一次急診時我們還是偏向腸胃疾病,在心電圖抽血正常後,從靜脈給了腸胃藥,待症狀改善就讓她出院,但回家後同樣的症狀反覆發生,甚至會冒冷汗,就安排住院了。
連續追蹤的心電圖跟抽血仍然還好,腸胃鏡食道功能檢查都只有輕微異常,未料到了星期日的病房,病人再度胸痛冒冷汗。這次心電圖變成下壁心肌梗塞,就在我們緊急處理時,她嚴重心律不整後心跳停止,接着就喪失意識了。
急救、壓胸、電擊、插管、接上呼吸器,但血壓還是很低,再緊急心導管,冠狀動脈還是暢通的,送進加護病房,心電圖又變正常了,從系列的病程演進,我們終於有了確切的診斷:這是變異型心絞痛。
意思是平時冠狀動脈是暢通的,但血管不定時抽筋緊縮,導致血流不通,產生胸悶胸痛,血管鬆開後症狀就會緩解,這時心電圖跟心導管常常是正常的。大多數狀況,舌下含片即能處理,只有極少數會像她這樣有性命危險。這種疾病在心導管室做誘發試驗可以確診,但因爲有風險,除非爲了研究,一般不太做,只能靠發作當下的心電圖變化才能診斷。
標準治療就是血管擴張劑,但這類藥物會降血壓,在血壓不高時劑量很難增加,在用盡手段調藥後她仍反覆胸痛,我們放了體內去顫器,後續又在胸痛時做了幾次心導管,先發現右冠狀動脈前端抽筋,阻塞到百分之九十,隔一週換中段抽筋,之後又是末端抽筋,最後整條血管都裝滿了支架,但病人還是每天痛個一兩次。心電圖有時有變化有時沒有,就算貼了藥物,靜脈注射的血管擴張劑劑量卻仍減不下來,更不用說拿掉點滴回家了。
在動用外科開刀的終極手段前,我想到了EECP,這是每天一小時連續三十五次非侵入的反搏治療,腳上氣囊在心臟收縮時放鬆舒張期撐起,這種治療能讓血管擴張,長時間可以使血管新生,不便宜,但在沒什麼好辦法之下,就試試看吧。
EECP做了幾天又有新的變化,嗜伊紅性白血球突然爬到了50%(正常值5至6%);嗜伊紅性白血球升高跟過敏、寄生蟲、某些癌症相關,順着這新出現的線索追查,在排除寄生蟲跟癌症後,終於找到了真正的解答。
這是Kounis症候羣,也就是過敏引起血管抽筋所造成的變異型心絞痛。
這是十五、六年前的事了,那時很少人知道這個診斷(我一個都沒遇到),也沒找到臺灣有任何病例報告,在無從請教之下,只好根據國外文獻的治療方法,給上類固醇及抗過敏藥物,沒想到病人的症狀很快就消失了,也順利回家。
之後又陸續遇過幾個病人,但有過經驗,診斷就變得很簡單,治療也不難;最困難的,常常都是第一個病人。
▪️今年首次3臺並存 範斯高外圍環流衝擊北、宜 明天輪到中南部▪️範斯高、竹節草有「藤原效應」 吳德榮:今明雙臺環伺 下週中南部多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