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陳祖安/姊看的是回憶
臺灣職籃即將開打,兩聯盟搞了半天還是沒能正式合併,球隊已經換到我搞不清楚了。初老就是記憶效力愈發短期,不過舊事總記得明明白白,關於籃球,姊想來段白首宮女話當年。
今年世壯運期間,我因爲退役籃球名將陳信安有參加,而去看了男籃頂級組賽事。有四支隊伍報名,預賽共進行三場,我選擇觀看週日第二場,沒想到在球場上遍尋不着他的身影,才發現他穿着便服坐在場邊,本場休戰。不死心的我又在第三場報到,他還是沒上場,看新聞才知道他有舊傷,總教練讓他上一休二,我偏偏就是挑了那「休二」。和朋友聊及此事,他問我如此積極連跑兩天,是陳信安的球迷嗎?其實我是也不是。
我從臺灣職棒開始迷上運動,沒有賽事的空檔就看籃球,當時的職籃叫CBA(中華職業籃球聯盟,Chinese Basketball Alliance)。陳信安年紀比我小,所以我着迷籃球的年代,他和他所屬的「黃金世代」還沒到來,後來我走向國際狂追NBA,愛Kobe愛到天荒地老,對國內賽事關心度降低。不過對我來說,陳信安就是臺灣籃球的GOAT(Greatest Of All Time),所以是敬佩而不是迷。陳信安是臺灣曾經最接近NBA的球員(林書豪是美國人不算),他在2002年曾參加NBA熱身賽,之後連續三年都有機會赴美測試,可惜後來因傷提前退出NBA沙加緬度國王隊訓練營;他和林志傑、田壘、曾文鼎等人開創的黃金世代,也帶給球迷們無數美好記憶。
連兩場撲空我不是太在意,因爲沒有多迷陳信安,想看到他上場可以說是我的藉口,我留戀的實則是比賽場館。本組賽事在輔大中美堂舉行,曾是我學生時期偶會造訪之地。我是看得懂球賽、很愛賽事張力的本質迷,不過年輕時,也是會追球星的花癡級迷妹,一心想嫁給運動員。當年和同學追到某日驚覺,我們喜愛的球星多半早已成家立業,難不成要當小三等對方離婚?於是我們開發出追基層運動員的做法,主攻年紀相仿的體育系學生,好好栽培「明日之尪」。這些球員在基層也多半小有名氣,不少人是國家代表隊成員,我們自認相當有遠見。
輔大中美堂是我們會堵籃球員的常見選項,當時真的看到許多後來的球星,不過我是個I人,敢做的就只是一直在這些地方出沒,讓對方重複看見自己而已,錯失無數可以上前攀談、進一步認識的機會,策略正確但執行力欠佳,最後當然沒能嫁作球員婦。如今和熱愛運動的非運動員先生,帶着女兒來到曾經的追星之地,看着場邊應該是來看真明星(陳信安所屬的Bully mother bbq隊有幾位藝人)的年輕女生尖叫模樣,彷彿和過去的自己交疊了。真懷念那段獵尪時光,所以想要再來一場,不是單純爲了看陳信安和籃球賽,姊看的是青春回憶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