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點村蝶變文明村

近日,記者走進北京市順義區南法信鎮三家店村,綠植鬱鬱蔥蔥,主幹道整潔有序,村口牆上的村規民約“紅黑榜”和展示牌格外醒目。位於北京東六環附近的三家店村,是個典型的“人口倒掛”村——戶籍人口不過幾百人,流動人口卻超過3000人。人口結構複雜、出租房密集、車輛多,一度讓這裡成爲基層治理的“難點村”。如今,三家店村憑着一套“柔性治理”辦法,走出一條“小村規”撬動“大治理”的實踐路徑。今年,三家店村榮獲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村裡的矛盾糾紛,往往都是家長裡短的小事兒。針對糾紛調解的難易程度、涉及問題的專業程度,我們一般按照‘情—法—情’的流程進行調解。”三家店村黨支部書記顧宇航介紹,“情”即鄉情人情,調解員從拉家常開始瞭解矛盾點,再逐步解讀政策,增進矛盾涉及方的互相理解。講情誼解決不了的矛盾糾紛,就會進入調解環節,根據矛盾尖銳程度及複雜性,邀請鎮司法所、派出所、公益律師等專業人員一同參加,形成調解卷宗。若當事人在調解後仍心存不滿,調解室還會給予關心幫助。

2023年6月,三家店村正式成立小顧調解室,由顧宇航牽頭,聯動村“兩委”幹部、網格員、黨員共同參與,專門處理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基層難題。顧宇航介紹,三家店村構建“警網融合”調解體系,村莊被劃分爲6個網格片區,每個網格內配置“網格長—警長—警網管理員—網格員”的服務架構。凡有矛盾糾紛,小事由網格員就地調解,大事則通過“警調聯動”快速處理,必要時還有法律顧問介入。

調解的背後往往藏着民生問題。針對停車需求,村委會利用拆違騰退土地新建停車場,並劃定統一車位。2024年7月,擁有600餘個停車位的三家店村停車場建成並投入使用,有效緩解了羣衆停車矛盾。2024年,三家店村通過網格摸排、調解室化解等調處矛盾糾紛90件,解決堆物堆料、施工擾民等民生訴求8件,推動辦好了排水溝渠改造、破損路面修繕等一系列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的實事。“以前樓道常年堵着車,出門拐個彎都困難,現在不僅車位規劃清楚,誰家有事,網格員一打電話就到。”三家店村村民宋寶山說。

小顧調解室是順義區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在推動創建“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轉變、構建城市文明建設新機制的需求下,順義區以營造“順義好風氣”破題城市文明風氣建設,推動地區風氣持續向上向善向好。三家店村以營造“順義好風氣”爲工作指引,將“文明村”建設融入村莊發展全過程,構建起“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人人有參與”的文明治理格局。

三家店村“兩委”幹部張向軍在小顧調解室負責司法卷宗整理、調解書制發等工作。有一次,他幫助羣衆尋找丟失的電動車,通過村莊自有監控連夜查看錄像,積極配合警方查證並抓住竊賊,得到羣衆讚譽。

在張向軍等黨員幹部帶動下,三家店村逐步形成了“做好事、傳正氣”的風尚。“每年參與調解、防汛、清潔等志願服務的村民越來越多。”網格員胡月說,大家都願意貢獻一份力量。

全國文明村鎮的榮譽,是一塊牌子,更是一份責任。三家店村用一套“接地氣、連民心、見實效”的柔性治理經驗,給出了答案:即使是人口結構複雜的“小村”,也能成爲治理現代化的“樣本村”。顧宇航說,三家店村正在醞釀推出“文明院落”評星機制,將以成功獲評全國文明村鎮爲契機,帶動廣大羣衆共同建設和諧、文明、舒適的美好生活。(經濟日報記者 韓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