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綻放引客來 鄉村蝶變促振興
來源:農民日報
山花綻放引客來 鄉村蝶變促振興
——湖北省鍾祥市九里鄉繪就“美麗經濟”新畫卷
春風拂過荊楚大地,湖北省荊門鍾祥市九里回族鄉李家臺村的200畝櫻花正迎春怒放。粉白相間的花海順着地勢起伏綿延,花瓣如雪花般輕盈飄落,遊客們漫步其間,或舉着相機定格美景,或坐在花樹下愜意交談。這幅春日盛景,不僅成爲周邊市民踏青的“網紅打卡地”,更拉開了九里鄉以生態賦能鄉村振興的序幕。
“以前總往武漢、宜昌跑,沒想到家門口就有這麼美的櫻花園!”鍾祥市區遊客陳嬌嬌的感嘆,道出了許多本地人的驚喜。今年3月,李家臺村櫻花園迎來首次盛花期,每天吸引300至500名遊客慕名而來。村口的農家小院裡,村民擺出自家產的蜂蜜、土雞蛋等農副產品,村旁的農家樂飄出飯菜香氣,休閒釣場裡也人頭攢動。
“花期兩個月,預計農戶戶均增收4000到5000元。”李家臺村黨支部書記李飛介紹,櫻花帶來的“流量”直接帶動了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這抹“粉色經濟”的背後,是九里鄉“處處有綠、時時有景”的長遠規劃——通過科學佈局,全鄉實現“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四季景觀,櫻花、三角梅、玉蘭等花木不僅扮靚了鄉村,更成爲致富“搖錢樹”。
就在李家臺村櫻花開得正旺時,楊橋村2組老黨員何賢忠的農家小院也成了“景點”:廢棄木樁圍成的綠化帶裡,三角梅與玉蘭樹相映成趣,舊瓦片砌的護坡、老磚頭鋪就的小徑處處透着鄉土韻味。
“俺家小院上了村裡的‘光榮榜’,好多鄉親照着收拾呢!”何賢忠的自豪,源於九里鄉推行的“三小匠”(瓦匠、木匠、篾匠)與“小三園”(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建設。全鄉鼓勵村民利用舊物改造鄉村景觀,30餘處像童家咀這樣的“生態景點”串點成線,勾勒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田園畫卷。
更富創造力的是產業與生態的深度融合。九里鄉推行“農戶栽、農戶管、農戶受益、集體獎補”模式,引導村民參與苗木種植,目前全鄉苗木產業面積近5000畝,年創利500多萬元,參與農戶戶均年增收近2萬元。小小苗木不僅綠了荒山,更鼓了腰包,4萬多個勞務用工崗位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穿過楊橋村的青石板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映入眼簾——這裡曾是破舊農房,如今變身“聚寶園”民宿,茶香四溢的茶室、吱呀轉動的水車、鞦韆搖椅點綴的庭院,吸引着遊客們駐足留宿。“村裡環境好了,我就回來開了民宿,節假日每天接待100多人,還帶動30多人就業。”經理黃順的返鄉創業故事,正是九里鄉農文旅融合的縮影。
依託城郊區位優勢與生態資源,九里鄉以“鄉約九里·農養田園”爲主題,打造休閒觀光、採摘體驗、民宿度假等多元業態。目前,2家投資超千萬元的高端農莊、1座垂釣競技場、20餘家特色民宿和農家樂落戶,帶動500餘人就業。遊客來了,人氣旺了,曾經的“空心村”如今成了“聚寶盆”,村民們在家門口端起了“旅遊飯”。
漫步於當下的九里鄉,櫻花樹下的笑臉、田埂邊的產業基地、庭院裡的鄉愁記憶,共同書寫着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從“賣苗木”到“賣風景”,從“環境美”到“生活美”,九里鄉將生態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使鄉村在四季流轉中綻放出持久的活力與魅力。(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