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瑞安以“兩山”實踐引領鄉村綠色蝶變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提出20年。在溫州瑞安,一個個村莊、鄉鎮,通過環境治理,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生態共富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僅是眼前看得見的好風景,更是摸得着的好日子。
近期,瑞安市塘下鎮陳嶴村的九龍峽谷漂流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體驗遊玩。“山好、水好、水乾淨”“一來到這裡就神清氣爽”,遊客們紛紛點贊。
這裡開門見山,推窗見景,是遠近聞名的“生態富裕村”。但20多年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模樣。“這個村莊原先是搞電鍍和冶煉的。可以說要多髒就有多髒,要多亂就有多亂。”陳嶴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衆芳回憶道。
當時,陳嶴村下決心治水,拆除兩岸違章建築10多萬平方米,並建堰壩蓄水。“2006年,一年村集體光賣水就賺了200多萬元。”陳衆芳說。
治水、賣水爲陳嶴村賺得了“第一桶金”,也讓村子有了發展的底氣。村裡順勢而爲,把溪流轉化爲資源,依水而建,發展旅遊,游泳、遊船、滑雪等項目陸續上線。靠着“綠水青山”,陳嶴村從村集體收入負債100多萬元,變身爲淨資產超2億元、年收入870多萬元的美麗鄉村。村民戴志禮感慨道:“我們家家戶戶都住別墅,三個多月的工資和年終分紅加起來有三四萬元。現在,其他地方的人都羨慕我們。”
瑞安曹村鎮風景美,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曾出過82位進士。在這裡,可以體驗“耕讀文化”“花燈文化”,“水、陸、空”三棲遊玩。
“我們全鎮14個村抱團發展,整合旅遊資源,成立了一個公司。村村入股,人人分紅。”瑞安市進士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耿彪說。
很難想象,如今的天井垟過去卻是“出名”的澇區。“養女勿嫁天井垟,大水漫起白洋洋。”說的就是這兒。2016年,曹村以水患治理爲突破口,進行全域提升,大力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讓澇區成功變身爲人人嚮往的景區。14個村更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真正實現了從“美麗環境”到“美麗經濟”的轉型。曹村鎮副鎮長何坤介紹,未來曹村鎮還將繼續深耕進士文化及耕讀文化,拓寬旅遊新業態。以研學爲突破口,開發更多創新性、體驗性課程。
從“一村美”到“一片富”,“兩山”理念在瑞安落地見效、開花結果。2024年,瑞安全市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突破30億元,全市550個村實現總收入超35萬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6年的8312元增長至如今的4.84萬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從2.53收窄至1.79。
不僅如此,瑞安還實現了生態旅遊“多點開花”。東部海島北麂,打造“365天山海遊”;南部林垟溼地,規劃建設溼地公園;西部芳莊鄉發展“森林+民宿”……老百姓的共富之路越走越寬。
在瑞安,一個個守護着綠水青山的美麗村莊,成爲了吸引八方來客共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樂趣的打卡地。“綠水青山”已經成爲了當地打開共富之門的“金鑰匙”。好風景有了好前景,這本綠色的“山水賬”越算越敞亮。
華小波、周若怡、金徵超、田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