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跨山多聯”推動百個紅色村莊實現美麗蝶變

鍾根清、葉愷辰、周斌劍

“1935年,劉英、粟裕率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進入浙西南,在此創建了革命根據地,譜寫了浙西南三年游擊戰的壯麗詩篇……”8月7日,位於麗水市遂昌縣王村口鎮橋西村的浙西南紅色研學基地裡,紅色講解員正爲來訪遊客講述紅色革命故事。

橋西村是王村口鎮紅軍挺進師革命舊址羣的中心,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月光山、白鶴尖、蔡相廟、宏濟橋等革命舊址。自2021年入選中央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項目以來,該村持續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古建築修復、古道保護以及旅遊業態優化升級。

最近,中央組織部公佈2025年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名單,龍泉市寶溪鄉高山村、遂昌縣王村口鎮橋東村榜上有名。至此,全市入選中央級試點的紅色美麗村莊已達14個,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目前,全市入選中央、省、市、縣級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共計101個。以“跨山多聯”黨建聯建爲抓手,推動“紅綠生金”、抱團發展。2024年,百個紅色美麗村莊的集體經濟總收入同比增長21.9%、經營性收入同比增長12.8%。

在不打破現有行政區劃管理體制、不改變原有黨組織隸屬關係和功能形態前提下,全市搭建1個黨委、9個支部、N種共建形態的聯建架構,指導打造“一村人”“小港紅”等有較大影響力的黨建聯建品牌,推動形成“組織共建、產業共興、資源共享、服務共促、治理共抓”的發展格局。

松陽小港片區推進6個紅色美麗村莊黨建聯建,共同出資成立旅遊開發公司,推出紅色研學、寫生之旅、古居探尋等6條紅綠融合遊學線路,打造“小港紅”特色農副產品品牌,帶動村集體增收300餘萬元,實現“一點紅”到“小港紅”的美麗蝶變。

遂昌縣王村口鎮、龍洋鄉與龍泉市上垟鎮、住龍鎮、寶溪鄉、竹垟畲族鄉簽訂《革命老區紅色美麗村莊黨建聯建協議》,發佈“紅山熱土、挺進之路”紅色美麗村莊精品線,串聯16個村、4個4A級景區,推動從一盤菜到一桌菜、過路游到過夜遊,2023年4月以來旅遊收入近2億元。

麗水着重發揮36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作用,在試點項目外還撬動縣鄉村各類資金5.25億元向紅色美麗村莊傾斜,深挖本地紅色文化“富礦”,提升紅色陣地145個、打造經典紅色研學點位533處,同步梳理革命故事538個、革命人物1365位,做到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

按照打造一條精品考察線路、開發一堂可學可鑑精品課程、培養一批紅色講解員隊伍、建好一個規範化黨羣服務中心(接待中心)等“七個一”的紅色研學標準,麗水還串聯12條紅色研學、40餘條“我在老區‘浙麗’過黨日”等精品線路,推出《紅色美麗村莊共富行》隨行卡、“紅立方”點位打卡活動,2022年以來累計開展紅色教育近百萬人次。

根據地緣相近、業緣相連等特點打破區域領域壁壘,麗水以項目、產業爲依託,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村莊分類管理、定位重塑,推動強村公司聯營改革,開展產業共營、品牌共育、市場共拓,進一步激活村莊發展引擎。

龍泉聯動住龍、寶溪、巖樟等8個紅色革命老區鄉鎮(街道),打造“老區好物”強村聯營品牌,開設紅色專場直播間,僅現場一個多小時直播,線上線下累計帶貨額4.5萬餘元。住龍鎮強村公司負責人張小云欣喜地說:“以前我們是單打獨鬥,只推銷自己村裡的一兩種特色產品,現在我們8個強村公司聯營,組團帶貨,產品豐富了,也更受消費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