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餘村20年綠色蝶變 滿目瘡痍礦山變成「綠水青山」富裕村莊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大陸過去十多年注重改善環保生態,結合鄉村振興發展。舉例浙江湖州安吉縣餘村爲原點,用20年時間講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並且孕育出的生生不息希望。影片也跨越臺灣海峽,紀錄南投與餘村溫暖交流,臺灣民宿協會總會長張心盈指,「餘村展現出來的,青年返鄉還有新業態創新的實驗魄力,啓發了我們去思考。」帶動兩岸鄉村發展共同的願景與期盼最好例子。
「不是隻有走進鄉村,讓『兩山理論」落實到成爲兩岸交流的重要基礎,這是兩岸鄉村發展共同的願景與期盼。』張心盈說。
▲▼ 餘村曾是貧窮礦山,經過20年轉型後變成環保生態的富裕村莊 。(圖/翻攝 人民日報《竹見新生》)
大陸《人民日報》微視頻近期推出《竹見新生》,一片綠竹,承載着一個村莊的轉型故事,也映照出大陸鄉村振興的未來圖景。故事起點以浙江湖州安吉縣餘村出發,回顧二十年前,餘村主要開礦山,山體殘破,水質污染。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原黨支部書記鮑新民回憶,「每天大炮小炮,煙霧騰騰,整座山一塌糊塗。」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餘村考察,提出停礦轉型,並明確闡釋「兩山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年後,餘村守住了「青綠」也迎來了「金銀」。
▲貧窮鄉村搖身一變乾淨整潔的風貌 。(圖/翻攝 人民日報《竹見新生》)
現任村支書汪玉成表示,「這條路我們已經走了20年。現在的餘村,山清水秀、遊人如織,成了很多年輕人嚮往的家園。」隨着產業轉型與生態修復,超過1200名青年選擇來到餘村,投身鄉村建設。
青年八才社區書記丁文文指出,餘村的新業態正持續萌,:「我們成立了全國首個鄉村零碳圖書館,吸引有城市創業經驗的人回鄉開啓第二事業。餘村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鄉村,而是『國際村』。」
▲來自波蘭的「安吉媳婦」Jessica也在餘村居住11年 。(圖/翻攝 人民日報《竹見新生》)
來自波蘭的「安吉媳婦」Jessica也在餘村紮根11年,她透過社交平臺Facebook TikTok直播推廣竹製品,把鄉村故事講給世界聽,「餘村的環境和生態非常美 非常漂亮,現在越來越多外國朋友到這裡來玩。」
影片紀錄也跨越臺灣海峽,紀錄兩岸鄉村溫暖的交流。臺灣南投的與安吉餘村相映成趣。臺灣民宿協會總會長張心盈指,「臺灣南投的山明水秀與大陸餘村何其相似。」餘村展現出來的,青年返鄉還有新業態創新的實驗魄力,啓發了我們去思考,大家用很樸實然後全村啓動的方式,上下資源串流起來。」
「不是隻有走進鄉村,讓『兩山理論」落實到成爲兩岸交流的重要基礎,這是兩岸鄉村發展共同的願景與期盼。』張心盈說。
▲餘村如今成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圖/翻攝 人民日報《竹見新生》)
餘村的故事講述大陸極力改變的綠色發展,不僅能改變一個村莊的命運,更能點亮千千萬萬個鄉村的未來。小小的竹葉從溪畔出發,跨越山川湖海,串聯起兩岸鄉村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