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水村:農文旅深度融合 山村變美更變富

金龍山下,下堡河畔,孝義市臨水村,古村落的青磚灰瓦與現代化田園風光在這裡相映生輝。

這個古村,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曾經與潮流文化毫無交集。

三年來,積蓄力量,從傳統農耕到數字農業,從歷史遺存到現代文旅,依託智慧農業園、古村文旅融合項目,這座古村通過因地制宜的發展路徑,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和諧共生,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故事要從2023年說起。這一年,孝義民營資本投資鄉村旅遊重點村儀式火熱啓動。臨水村作爲鄉村旅遊重點村,以“百企帶百村”行動爲契機,引進山西一果食品有限公司、山西金龍山集團食品有限公司發展鄉村旅遊,同時確定“一軸一帶三區”的鄉村旅遊發展思路,通過將山、水、田園連片式打造,探索出一條“以農促旅、以文興產、以旅富民”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農業打底:特色產業煥發新活力

農業種植是臨水村的傳統產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臨水西紅柿”,不僅口感軟糯,因其中的番茄紅素含量高達11%,約爲普通西紅柿含量的4倍,成爲孝義及周邊縣市羣衆認可的特有品牌,這些爲臨水村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024年,爲實現經濟創收,臨水村突出培育西紅柿種植產業,種植了“七彩西紅柿”,使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經濟活力,讓田間地頭變身網紅打卡地。“‘七彩西紅柿’不僅具有觀賞性,而且具有采摘樂趣,還增加了經濟效益。”

今年4月26日,孝義智慧農業園現代農業科技展示區項目正式落成投用,走進展區,“葉菜森林”“巨型南瓜”“南果北種”“魚菜共生”等目不暇接,不少人瞬間開啓了“十萬個爲什麼”。

這裡不僅是景色宜人的觀光勝地,更是農業科技的“智慧課堂”。場館內運用數字農業、無土栽培、節水灌溉等技術,打破傳統土壤限制,實現了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保障了植物健康高效生長。這些技術的運用不僅提升了農業的附加值,更是孝義市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我們發揮緊鄰臨水村、金龍山的優勢,將場館打造成一個集科技展示與科普教育、休閒觀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生產科技展館。”工作人員樑曉輝邊走邊介紹着臨水村農文旅融合的新圖景。

文化鑄魂:古村底蘊煥發新生機

因爲擁有上百年曆史,村內古蹟琳琅滿目,有較爲集中完整的古建築羣。此外,當地還有新石器時期的“臨水遺址”,另有五道廟、千年古樹柏抱槐、傳統民居72處……共同構成了臨水村獨特的文化景觀。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爲臨水村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自2016年入選“中國傳統古村落”以來,臨水村屢獲殊榮,2022年被評爲“呂梁市美麗宜居示範村”,2023年更是榮膺“呂梁市鄉村旅遊示範村”與“孝義市鄉村旅遊重點村”的稱號。

爲了延長旅遊產業鏈條,提升遊客的在村體驗感,臨水村做足了準備,臨水村結合本地實際,依託豐富的鄉土人文資源,將古村文化底蘊融入其中,精心修繕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院落,將其改造成民宿。這些民宿不僅保留了傳統院落的風格,還爲遊客提供了舒適愜意的現代居住設施,實現了保護與發展的雙贏。

“通過修繕傳統院落、加強對垃圾和污水治理等措施,整個臨水古村既保留了歷史韻味,又不失現代之美。”爲了推進文旅深度融合,臨水村還對南門樓、古戲臺等古建築進行了保護性開發,並將其串聯開發旅遊路線,讓遊客在閒庭漫步時可以真切地體會獨屬於鳳凰古村的韻味。

在建設高端民宿的進程中,臨水村還積極出臺措施,充分利用舊學校,將其改造成青年旅舍、研學基地,並與收回的民居共同打造民宿集羣,構建出一個集“住、遊、購、樂”於一體的旅遊目的地。

旅遊賦能:多元業態催熱鄉村遊

近日,筆者走進臨水村,村裡正在開展羣衆性文化惠民演出,雖然不是節假日,但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和村民駐足觀看。

沐浴着初夏的陽光,踏入這座古村落,青磚灰瓦的古建築隨處可見,乾淨整潔的街道兩旁,40餘家文創餐飲演藝購物門店沿石板路排布,極大地滿足了遊客遊購娛的消費需求。

近兩年,臨水村認真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按照“一軸一帶三區”的鄉村旅遊發展思路(一軸是南北聯動交通主軸線,一帶是臨水村濱水景觀帶,三區是臨水鳳凰古村、臨水歡樂田園、金龍山禪意森林),聯農帶農、助農增收,推動形成“遊在金龍山、玩在田園、住在古村”的鄉村旅遊發展格局。

“五一”期間,臨水村推出非遺活動、美食體驗、戲劇專場等活動,吸引了來自周邊縣市的衆多遊客來此觀光旅遊。筆者瞭解到,“鄉村旅遊+演藝”是臨水村吸引遊客、留住遊客的“法寶”,脫口秀小劇場、鄉村大舞臺、環球銀幕帶給遊客視覺盛宴。各種特色美食應有盡有,讓遊客大飽口福。爲了讓遊客喜歡臨水、記住臨水,孝義文旅集團還設計開發了不少文創產品,讓遊客把“臨水”帶回家。在臨水驛站,各種精美的冰箱貼、鑰匙扣、皮影剪紙擺件、孝義特色玩偶等文創產品琳琅滿目,讓遊客愛不釋手。

“現在臨水村已經成了遊客爭相打卡的旅遊目的地。”孝義市高陽鎮人大代表臨水村第一書記張俊燕說,下一步臨水村將通過提升街道風貌,增加更多的休閒項目,同時開展一些演藝活動,進一步豐富旅遊業態,提高遊客的體驗感。

如今,在臨水村,遊客既能感受千年“柏抱槐”的歷史厚重,也能體驗“七彩番茄”採摘樂趣,既能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能體驗現代旅遊的樂趣,一幅“農文旅科”深度融合的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呂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