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舉辦挑戰“兩河”最逆襲鄉村大PK 20個鄉村同臺展示“蝶變”成果
“這次比賽,我們有十足把握!”“在自家地盤上,更要亮出最好狀態。”……8月13日下午,在湖北襄陽保康縣堯治河村,襄陽市挑戰“兩河”最逆襲鄉村大PK暨“兩山”理念實踐交流擂臺賽正式開幕。入選20強的鄉村代表們精神飽滿、鬥志昂揚,一場關於鄉村“逆襲”的精彩對決就此展開。
活動伊始,保康縣堯治河村黨委書記孫開林率先登臺,以“三把鑰匙”揭開了堯治河村從“窮散差”到“綠富美”的轉型密碼。“我們把生態視作生命,把村民當作家人,把‘兩山’理念奉爲信仰。2024年,堯治河村接待遊客已超百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3.8億元。”
隨着東道主的精彩展示,20個“逆襲村”依次登場,分享各自的發展故事。
宜城鶯河村以幸福河湖建設爲抓手,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成功將“雨天澇、旱天臭”的空心村,打造成一半是家園、一半是風景的“網紅河”,年接待遊客50餘萬人次。今年,該村還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
保康縣黃龍觀村通過封山育林、植樹造林,修復生態環境,同時建設華中地區首家懸崖餐廳、全省海拔最高的極頂運動場,將磷礦開採後留下的荒山改造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實現了從資源枯竭到綠色崛起的華麗轉身,村集體年收入超1.5億元,其中旅遊收入佔比超過三成。
棗陽市九龍村曾面臨山林管理混亂、村集體負債180餘萬元的困境。該村在“兩山”理念中尋找發展路徑,通過循環栽種溼地松、桃樹,發展菊花、黃精等林下經濟,逐步走出困境,2022年還清舊債,2024年村集體收入達80萬元,實現逆風翻盤。
襄州區向灣村地處大洪山餘脈,是革命老區。該村積極發展紅色生態旅遊,讓遊客走紅軍路、吃紅軍餐、聽紅軍黨課,同時吸引返鄉人員創業,打造“新村民咖啡館”,實現了紅色資源“活起來”、鄉村產業“旺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
“山區鄉村的出路,就在於守護好綠水青山。”南漳縣觀音堂村黨支部書記杜仁強表示,面對全村僅1300畝土地的現狀,該村在石頭縫裡“摳”產業,發展獼猴桃、菊花、艾草等特色種植,建設電商直播中心,如今村集體資產已超3000萬元。
一句句擲地有聲的話語,一項項振奮人心的成就,讓這場鄉村“逆襲”PK賽不僅成爲各村同臺競技的舞臺,更成爲相互學習、借鑑經驗的課堂。
“不少鄉村的產業資源與我們相似,他們的發展經驗具有很強的可複製性。”谷城縣老君山村書記助理劉舉綱說,其他村的發展思路讓他深受啓發,比如棗陽九龍村的林下經濟、老河口油房灣村的循環農業等,都爲老君山村後續產業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
“很多鄉村的‘蝶變’之路,都飽含着艱辛、智慧與汗水。”樊城區田山村宣傳委員邵晴坦言,通過此次PK,她清晰認識到田山村在產業發展中的差距與不足,同時也爲村裡今後破解資源、資金、市場定位等難題提供了全新思路。
“踐行‘兩山’理念不是簡單複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比學趕超。”襄陽市黨員教育中心主任黨海濤表示,一個個精彩的“逆襲”故事,不僅是“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更通過PK賽促進了鄉村間的相互學習借鑑,在思想上形成引領、在行動上實現互助,將進一步激活鄉村內生動力,推動更多鄉村通過踐行“兩山”理念實現“逆襲翻盤”。(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翀)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