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廣場”上的鄉村蝶變記
春日的傍晚,夕陽餘暉映照漫山血橙。
隨着最後一縷陽光消失在山頭,自貢市貢井區建設鎮劉家村的文化休閒廣場亮起了溫暖的燈光。村民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朝着廣場匯聚。孩子們在廣場上追逐嬉戲,老人們聊着家常,年輕人則隨着音樂跳起了廣場舞。歡聲笑語在夜空中迴盪,整個村莊彷彿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座佔地880平方米的文化休閒廣場,不僅是村民日常休閒的好去處,更是他們精神文化生活的核心場所。廣場的建成,也讓劉家村從一個普通的鄉村,變成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美麗家園。
從“閒置荒地”到便民廣場:村民的期盼終成現實
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閒置的荒地,雜草叢生,無人問津。
村民們想要唱歌跳舞,只能在路邊進行,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以前跳個廣場舞,只能在馬路邊上,車來車往的,總擔心出事。”村民劉崇英回憶起過去的情景,忍不住搖頭嘆息。
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建設鎮黨委、政府深入調研,決定將這片荒地改造成多功能文化休閒廣場,迴應村民們對改善休閒娛樂環境的強烈呼聲。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和研判,劉家村文化休閒廣場被納入“一事一議”項目重點改造範圍。
短短几個月時間,昔日的荒地煥然一新。一座功能一應俱全,擁有寬闊平整的地面、嶄新的健身器材、明亮的燈光設施的廣場正式建成。看着這片曾經無人問津的荒地變成了如今的熱鬧場所,村民們紛紛拍手稱好。
每逢節假日,村裡還會在廣場上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文藝演出、電影放映、書寫春聯等,吸引了衆多村民參與。“現在可好了,廣場又大又漂亮,環境安全又舒適,大夥兒都願意來這兒溜達。”村民李由伯一邊在廣場上散步,一邊感慨道。
“小廣場”繪就鄉村蝶變新圖景:川南血橙香飄萬里
位於國家地理標誌保護公示產品“白廟血橙”核心產區的劉家村,栽種血橙、愛媛等柑橘類水果歷史悠久,種植面積達3000餘畝,年產量達6000噸,是自貢市優質血橙供應基地之一。每到血橙豐收季節,這裡便人流如織。從天南地北而來的客商、前來打卡採摘的遊客、售賣血橙的果農的安全落腳點在哪裡?這個棘手的問題曾一度困擾着村兩委。
“修建一個廣場不僅是爲了改善村民們的休閒娛樂場所,更是擦亮‘川南血橙之鄉’金字招牌的必然要求。”建設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爲了實現文化休閒廣場的“多功能”轉型,既方便果農銷售,也能爲村莊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劉家村休閒文化廣場的旁邊,便是佔地1000平方的水果集散中心。
站在新建好的廣場上,劉家村黨支部書記陳淑容有些動容地說:“曾經在泥巴地裡賣血橙的時光再也不會有了。”
“以前賣血橙得跑到鎮上去,路遠不說,還不一定能賣上好價錢。現在好了,集散中心就在廣場旁,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把血橙賣出去,省時又省力。”果農張德明笑着說道。
如今,劉家村的廣場已然是血橙產業的“黃金地”。村民們在這裡賣血橙、聊家常,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能誰也不會想到,一座小小的廣場,正用它的方式爲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解鎖鄉愁記憶:廣場成爲遊子的溫暖棲息地
除了定格當地村民美好生活的幸福畫面,劉家村文化休閒廣場還爲遠方遊子留住了“鄉愁”。
“咚咚鏘,咚咚鏘……”鑼鼓聲響起,歡聲笑語不絕於耳。2025年春節前夕,“小廣場”迎來了它的第一波歸鄉“家人”。當天,這裡舉辦的自貢市貢井區第六屆白廟血橙採摘季暨新年遊園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遊玩,現場熱鬧紅火的過年氛圍十足。
舞臺上,川劇變臉、舞龍舞獅等傳統表演獲得了連連掌聲。尤其是年輕一代,他們對這些傳統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一位帶着孩子前來遊玩的村民表示:“這些表演讓孩子們瞭解了我們的傳統文化,也讓他們對家鄉有了更深的認同感。”
廣場上,壩壩宴正酣。一道道地道的家鄉菜勾起了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胡紹文說:“看着鄉村升起的裊裊炊煙,吃着傳統的‘粑粑肉’,這個年纔開始真正的有滋有味兒起來了。”對於大夥兒來說,鄉愁不僅是視覺上的記憶,更是味覺上的牽掛。
寫春聯、做遊戲、買血橙……現場每一項活動都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和鄉土氣息。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過去一年的故事,暢談未來的計劃。這種溫馨的場景,讓返鄉的遊子們真切感受到了家鄉的溫暖。
“對於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來說,這座廣場不僅是家鄉變化的一個縮影,更是他們心中‘鄉愁’的新寄託。以前人們回家總覺得村裡沒什麼變化,現在有了這個廣場,大家都認爲劉家村越來越有活力,鄰里也越來越親近了。”建設鎮有關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
來源:貢井區委宣傳部 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