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筆記裡的鄉村振興答卷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跟進蔡虎堰池塘改造進度,聯繫農技站安排南瓜種植培訓,查看下餘村路燈安裝情況……

當都昌縣左裡鎮白輝村晨光熹微,駐村幹部佔振川在他的筆記本上,又添了新的內容。從縣委組織部的辦公桌到田間地頭,這個個子高高皮膚曬得黝黑的年輕人,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把自己的腳印嵌進了這片土地。

“小佔,吃早飯沒?”看着佔振川匆匆往外趕,老黨員王大爺熟絡地招呼着他。一個月來,這個隨身帶個本子的年輕幹部足跡遍佈村委會12個自然村。自知道他“工作實在”後,村民的問候漸成常態。

駐村伊始,佔振川便與村“兩委”制定“三個全覆蓋”走訪計劃。筆記本上,16個村小組,41戶脫貧戶、三類人羣4戶,34名黨員、10名致富帶頭人一戶不落,已經被他畫滿了對勾。

走訪中,他看到了黑斑蛙養殖、林果種植、南瓜基地等特色產業帶動白輝村集體經濟連續兩年突破50萬元;路燈安裝、池塘改造率達90%等令人欣喜的成果,也發現了當地特色農產品銷路不暢、部分自然村池塘未改造、路燈未安裝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盼着村裡的發展能有個更清晰的方向。”王大爺道出了村民們的心聲。

通過“屋場會”,佔振川把每週三定爲“民情接待日”。這也是他最忙的時候。面對這些家長裡短,他的解決辦法很實在——能當場解決的立即辦,需要協調的記在本上追着辦。他與縣農業農村局對接,爲脫貧戶申請6千元產業直補資金;邀請農技專家開展3場技術培訓;對接機關單位幫助預售臍橙4萬餘元……一個月裡,12個民生問題後面一一畫上了對勾。

通過實地調研,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確定了“黨建引領、產業築基、民生爲本”的工作思路。推行“1+N”黨員幹部聯戶機制,並廣泛向羣衆徵集“金點子”。

深化黑斑蛙養殖標準化建設,打造果林示範基地,探索南瓜粉加工,引進服裝產業,融合“農業+電商”……這些好建議都被佔振川認真地記在了本子上。一個月來,他的“駐村筆記”已超萬餘字。

在黑斑蛙養殖基地,脫貧戶曹賢友正給蛙苗投食。這個曾經的貧困戶如今成了技術能手,去年增收3萬元。“這樣的轉變村裡還有很多。”佔振川翻着筆記本說,老黨員陳修芳今年主動擔任森林防火員,這些都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下一步,爭取資金用於道路硬化、溝渠改造、路燈安裝,開展健康義診,完善便民設施。”這位年輕的組工幹部表示,駐村工作既是歷練也是成長,未來將繼續以“小學生”姿態向羣衆學習,以“實幹家”作風抓落實,努力做好鄉村振興的“答卷人”。(潘雪明、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