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情 . 振興路】霞燈村的“點燈人”

自2021年5月省委網信辦鄉村振興工作隊駐雙牌縣霞燈村以來,通過大力實施數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治理、推進產業發展等措施,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數字賦能鄉村治理

“請佩戴好頭盔、請佩戴好頭盔……”在雙牌縣霞燈村,一旦出現未戴頭盔、二輪車載多人等交通違法行爲,AI喊話勸導設備就會立即提醒,同時將抓拍的違法行爲傳至後臺系統。隨後,村幹部上門對違法村民進行宣傳教育。

據霞燈村村支書、村委會主任王開武介紹,自2022年開始,該村在全村的主要路口安裝交通安全意識語音播報後,老百姓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帶頭盔的人多了,交通事故少了。

該套AI喊話勸導設備採用“人臉識別+音頻警報+視頻監控”新模式,是省委網信辦鄉村振興工作隊駐霞燈村以來,聯合聯通公司投資近40萬元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成果。目前,霞燈村共設置了8個監測點,被廣泛運用在道路安全、森林防火、防溺水等領域。

“我們通過視頻監控、語音提示,消除了交通安全、森林火災、村民溺水等安全隱患,同時也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資源。自從數字鄉村平臺投入使用以來,村裡沒有發生過相關安全事故。”工作隊隊員易澤宇說。

“臭水村”搖身成爲“網紅村”

走進霞燈村,這裡家家通馬路、戶戶有花草。而此前,因爲沒有污水處理設施,村裡50多戶村民的生活污水被隨意排放到家門口的三口水塘,霞燈村成爲遠近聞名的“臭水村”。

“臭氣熏天,特別出太陽,溫度一高,臭不可言。以前別人一說到三口塘來玩的時候,都拼命搖頭。”村民們對此苦不堪言。

2023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村裡修建了雨污分流系統,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接通過管網排放到污水處理池進行集中處理。同時,工作隊和村委對三口水塘進行清淤、淨化處理,並宣傳發動村民做好房前屋後的衛生清潔,霞燈村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昔日“臭水村”搖身成爲“網紅村”。

村民蔣良科說:“現在污水問題處理好了,空氣好了,有些老闆聽說我們水質很好,都想來承包養魚。”

土菜館飄出“致富香”

每逢節假日,霞燈村土生土長的“90後”姑娘唐麗開的廚娘土菜館客源不斷。

唐麗之前在冷水灘做的是餐飲行業,因爲小孩讀書,需要照顧家庭,2023年6月,唐麗選擇回到家鄉開起了土菜館。剛回村發展的唐麗心裡沒有底,直到2024年,村裡的花千谷·月湖景區成功創建4A景區。

“有了景區後,人流量越來越多,店裡面生意開始好起來了,去年營業額大概有五六十萬元。”唐麗坦言,現在村裡生意還不錯,對於未來發展她很有信心。

省委網信辦鄉村振興工作隊進駐以來,協助花千谷·月湖景區進一步完善業態,共同策劃了油菜花節、風箏節、國際象棋節等一系列活動。2024年,景區共接待遊客近10萬人。通過旅遊帶動,目前霞燈村已發展起4家農家樂。

駐村三年來,工作隊先後爭取經費1100餘萬元,用於霞燈村發展農文旅產業、改善基礎設施、治理人居環境等,同時引導村民發展民宿、農家樂經濟,爲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霞燈”而奮鬥。2024年,霞燈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36萬元。

霞燈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鄧慧強說:“鄉村振興是一項持續、系統、全面的工作,需要久久爲功,一茬接着一茬幹。下一步,將重點開展聯創聯建工作,以花千骨·月湖4A景區爲龍頭,深挖農文旅融合潛力,串點成線、以點帶面,實現從‘一村先興’邁向‘區域共興’。”(王振雄 顏想念 盤春紅 趙李明)

來源:永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