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餓了麼、京東集體發聲!信息量大
8月1日上午,美團、餓了麼、京東等先後在官方網站等發佈了聲明,承諾將“規範促銷”,同時提出多項限制補貼行爲的舉措,包括規範促銷行爲、合理規劃發放補貼、不做非理性促銷活動、不以顯著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和服務等。記者注意到,本次三家平臺同時發聲,或源自於上一輪約談的政策延續。此前,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於7月18日發佈消息稱已對外賣平臺開展行政約談,要求外賣平臺企業理性競爭。
三大平臺集體發聲 承諾良性競爭
其中,美團在官網發佈《繁榮行業生態 抵制無序競爭》的聲明稱:近日,外賣平臺補貼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美團對此高度重視,將堅決規範促銷行爲,杜絕不正當競爭行爲,推動建立公平有序行業秩序,促進各方互利共贏。承諾從自身做起,並積極呼籲行業共同構建良好生態,促進餐飲服務行業規範健康持續發展。
開展補貼活動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電子商務法》、《價格法》、《反食品浪費法》等法律法規,不以顯著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和服務,嚴重扭曲價格信號,擾亂市場競爭秩序,造成浪費。
開展補貼活動依法向商家和消費者公示補貼信息,不對補貼總額進行誇大宣傳。
不強制或變相強制商家參加補貼活動,切實保障商家自主定價權。
對商家和消費者遵循無歧視原則,確保促銷補貼活動公平性,不通過選擇性補貼傷害中小商戶利益。
積極構建消費者、商家、外賣騎手和平臺企業等多方共贏的良好生態。傾聽廣大商戶意見,降低商戶經營成本,從“比價格”迴歸“比品質”“比服務”,促進外賣和堂食平衡發展,構建理性可持續的商業環境,努力提高騎手權益保障水平,避免騎手收入大起大落,就業大進大出。
餓了麼在官網發表題爲《持續提升服務 推動良性競爭 激發消費煙火氣》的聲明,表示爲了更好地助力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的結合,更持續地推進技術升級與商業創新,構築公平透明、各方共贏的機制,在有關部門指導下,承諾將進一步重點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從消費者和商家需求出發,合理規劃發放補貼。我們尊重並保障商家參與活動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定價權,爲此建立了專項的嚴查和治理機制,並設立了兜底賠付。
堅決抵制惡性競爭。我們將主動杜絕不正當競爭行爲,激發新興市場的消費潛力和全行業的創新活力。我們堅決尊重市場運營規律,保障商家實收與盈利空間,不做大規模“0元購”等非理性促銷活動。我們將持續提升消費者即時到家的服務體驗,與商家、協會等各界共同維護好線下經營秩序。
持續提升服務質量。我們將持續提供多元化的消費場景,更豐富的品類,將不斷升級配送體系的網絡效率,來回饋消費者的喜愛與支持。平臺的促銷活動爲消費者提供簡單明晰的優惠信息,展示價即到手價,保障消費者權利。我們倡導並踐行綠色消費理念,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不浪費一粒米、一瓶水。
合作促進生態共贏。圍繞商家參與、商品品質、騎手權益等核心議題,我們建立了“傾聽-徵詢-優化-反饋”體系,多場懇談會正在各地陸續開展。
京東在其微信公衆號“京東黑板報“以《踐行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 共建外賣行業健康生態》爲題發佈聲明,寫道近期,外賣行業補貼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不少行業協會、商家發聲,希望停止“0元購”等內卷式補貼促銷行爲,構建良好行業生態,實現多方互利共贏良性發展。承諾:
規範補貼行爲。京東外賣將繼續堅持反內卷立場,堅決杜絕不正當競爭,抵制“0元購”等惡性補貼,絕不以衝單量體現市場地位、製造市場泡沫。搭建簡單透明的補貼機制,依法向商家和消費者公示營銷活動信息,商家可自主經營和參與促銷活動。
抵制惡性競爭。通過打造差異化特色菜品、提升服務質量等,堅守品質定位,以技術賦能、供應鏈創新等打造核心競爭力,用產品、價格、服務贏得用戶口碑、創造長期價值,推動行業從“比補貼”迴歸“比品質”、“比服務”。
提升服務質量。堅守食品安全底線,堅守誠信經營底線,持續打造品質消費體驗。積極推動反食品浪費工作,門店首頁公告嵌入“請適量點餐,環保又健康”宣傳語,同時在點餐、結算、訂單頁面加入“適量點餐”提示,形成全鏈路提醒,杜絕誘導過量點餐。
促進互利共贏。爲商家提供佣金激勵、廣告激勵、流量扶持、配送費補貼、爆品運營、專屬售後等服務,幫助好商家更好經營;優化騎手保障,提升外賣騎手職業尊嚴感和獲得感。共建消費者、商家、騎手、平臺多方共贏的外賣良性生態和正循環。
多方推進“反內卷”
市場監管總局本輪約談之後三家平臺的營銷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縮,但包括零元購、1分購、免單券等大額補貼的變體仍在持續進行,且商家需要仍然需要承擔70%左右的補貼成本。
此前行業協會和媒體也在廣泛呼籲,停止“內卷式“競爭。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期,部分平臺發起的即時零售價格補貼大戰愈演愈烈,依賴資本力量的低價競爭不僅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更導致實體商家正常經營受挑戰、商品品質縮水、服務標準下降、商家利潤承壓等連鎖反應,嚴重威脅行業可持續發展根基。爲守護市場公平、保障消費權益、推動行業迴歸價值競爭本源。
中國烹飪協會:近年來,隨着餐飲市場的不斷髮展,部分領域出現了“內卷式”競爭現象,如非理性價格戰、食品質量參差不齊、經營行爲不規範等,這些問題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新華每日電訊發表評論《兩度約談爲何仍止不住外賣“價格戰”》,文章表示,這一輪外賣價格大戰是“存量博弈”,並沒有產生消費增量,“同質化的低價格競爭讓平臺企業與相關外賣商家陷入利潤困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增速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
《人民日報》刊發評論文章稱,“價格戰沒有贏家”“容易讓整個行業陷入花錢買吆喝、有量無價的困境”。
下週8月7日將迎來立秋,自2020年開始,在立秋舉辦的“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動已成爲外賣行業的常設營銷節點。據行業人士分析,從營銷週期看,“立秋大戰”很可能變成新的奶茶外賣大戰,因此,三家平臺同時集體發聲,應當是向行業提前強調反內卷的相關政策精神,下週的“立秋大戰”,各家的營銷活動和舉措,也會成爲觀察各家平臺實際舉措的關鍵窗口期。
專家判斷:行業有望逐步走向規範發展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隨着國家對主要外賣平臺進行約談,預計相關平臺將做出積極響應和改進。當前外賣行業的惡性競爭,對整個食品產業鏈、外賣行業生態,乃至國家、平臺、商家、騎手和消費者構成的閉環系統而言,弊大於利,是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因此,隨着約談效果的顯現,未來行業將向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運營的方向發展。
朱丹蓬同時指出,可以預見,未來各平臺將更加註重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和規模化建設,逐步走向良性、可持續、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過去部分平臺以流量爲核心、以低價爲手段的競爭策略,實際上對中國的餐飲行業和外賣行業造成了較大損害。從微觀層面看,這種模式不僅可能導致消費者浪費,還可能增加食品安全風險。因此,國家的此次約談非常及時且切中要害。
他還指出,中國外賣平臺格局已從“雙雄爭霸”演變爲“三國殺”,生態和競爭態勢發生了變化,但底層的商業邏輯並未根本改變。未來平臺的競爭焦點,將更多地轉向服務能力的比拼。這種服務能力既包含體系化的服務保障,更核心的是運營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持續優化。這纔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正道。反之,如果繼續依賴階段性的爆量引流策略,反而會對行業造成更深遠的傷害。
來源:經濟參考報微信公衆號、新華社
編輯:李昊奇
審覈:鄭偉、孫殿洋
監製:孫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