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入股臺積電 比照英特爾持有10%?專家揭傻眼真相

臺積電傳利空消息。(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政府傳出正考慮入股晶片大廠英特爾,並可能將臺積電、三星納入潛在名單,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經濟部長郭智輝20日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前受訪時迴應表示,「若美國真的要入股臺積電,還沒那麼快,仍需要時間討論。」

財經作家遊庭皓則在臉書上解析此議題,他指出,白宮已明確表態考慮入股英特爾,目前由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負責敲定細節。根據外媒報導,《晶片法案》原規劃的100億美元補助款,可能轉換成持有英特爾10%的股權,若協議落實,美國政府將成爲英特爾最大股東,確保美國能在高階晶片製造領域重建實力,這也讓外界推測,美國是否可能將同樣的做法套用到臺積電等其他企業。

不過,遊庭皓分析,不同公司面臨的情況差異極大。他舉例,英特爾市值僅約1000億美元,因此100億美元足以換得一成股權,成爲重要股東;但臺積電市值高達1兆美元,即便美國投入先前核定的66億美元補貼,換算下來連1%股權都不到,幾乎無法撼動臺積電的股權結構。他直言,除非美國總統川普打算「插乾股」,否則透過補貼換股權的方式,很難對臺積電產生實質影響。

至於若美國真的入股臺積電,臺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示警,這樣的做法對臺積電極爲不公平。根據《ETtoday》報導,劉佩真指出,屆時臺積電管理層恐將承受政治壓力,甚至在技術主導權與企業自主性方面,都可能受到嚴重限制;此外,整體半導體生態系的營運模式,也可能因此遭到破壞,對全球產業發展帶來長遠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