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臺積電!美國想要臺灣給更多 專家爆「五五分」真相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最新專訪中強調自主生產先進半導體的目標,喊話在任期內會讓自制率提高至40%,甚至希望未來臺美先進晶片產能五五分。(圖/報系資料照)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最新專訪中強調自主生產先進半導體的目標,喊話在任期內會讓自制率提高至40%,甚至希望未來臺美先進晶片產能五五分,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專家分析,盧特尼克此番說法的背後,就是希望臺灣能夠投資美國5千億美元。

華視報導,雲報政經產業研究社副社長柴煥欣受訪時表示,「若臺積電規劃的6座晶圓廠全數落成,美國可以達到百分百的自給自足,所以其實是不是五成一點都不重要,他就是希望臺灣能夠投資5千億美元到美國。」

由於臺積電爲全球晶圓代工領導者,技術領先英特爾及三星,掌握超過9成的全球市佔率,盧特尼克的發言被視爲劍指臺積電。另有多位專家認爲,盧特尼克是想借此施加談判壓力,迫使臺灣在關稅談判中做出更多讓步。

盧特尼克以臺灣的地緣政治風險爲由,要求臺灣晶片業提高美國生產比重,中時報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29日警告,若臺積電須投入高達5000億美元配合美國擴產,勢將掏空其國內投資動能,重擊臺灣經濟,他直言政府應設法逐步降低對美依賴。

臺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也表示,若此說法成爲臺美貿易協議的最終內容,將深刻影響未來數十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今年臺積電資本支出落在380至420億美元,研調機構預估臺積電進入每年資本支出平均400億美元的里程碑同時也是新高。

然而在此狀況下,面對美國政府的激進要求,美國想要的可能不只有臺積電,而是在美國複製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確保未來晶片供應無虞,降低如果大陸侵臺會受到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