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照英特爾持有10%?川普政府想入股臺積電 財經專家:除非插乾股
今年3月川普總統(左)邀魏哲家(右)到白宮宣佈臺積電加碼投資美國。(歐新社)
美國川普政府傳有意入股晶片大廠英特爾,也想將臺積電、三星列入名單,引起市場密切關注。財經作家遊庭皓在臉書直言,「除非川普打算插乾股,否則美國政府無法藉由這種方式,直接影響臺積電股權結構」。
川普以國家安全、確保供應健全及美國製造等理由推動晶片補助換股權,在此之前,拜登政府的晶片法便補助了大筆金額給英特爾、臺積電等半導體大廠,這次川普政府的「入股」政策讓外界憂心,臺積電美國子公司美國化,變成「美積電」。
遊庭皓分析,白宮已經表態考慮入股英特爾,目前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在敲定細節,預估晶片法案的100億美元補助款,改爲持有英特爾10%股權。
遊庭皓表示,如果協議敲定,美國政府將超越貝萊德與先鋒集團,成爲英特爾最大股東,並確保其重建美國高階晶片製造產能,而川普的這項措施也讓市場推測,是否會套用到其他有受補助的半導體企業,比如臺積電。
值得關注的是,英特爾市值僅1000億,100億的確能夠持股1成,成爲大股東,然而臺積電市值高達1兆美元,遊庭皓指出,「把66億補貼換成股權,連1%股份都佔不到」。
此外,軟銀與美國政府紛紛表態入英特爾,使其股價本月飆升28%,市值增加約240億美元,但其獲利前景未有重大改變,導致股價大幅偏移,前瞻本益比,飆升至53倍,創下自2002年初以來最高紀錄,等於估值回到網路泡沫時期。
遊庭皓也示警,英特爾這樣的本益比倍數,跟目前的輝達差不多,是臺積電的2倍以上,等於把英特爾這家公司的前景,視爲AI的領頭羊,這種短期的利多,反而可能換來股價的長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