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尋求入股英特爾之後 特朗普政府據稱又盯上了美光臺積電的股份?

財聯社8月20日訊(編輯 周子意)在美國當局證實有意入股英特爾後,根據業內人士的最新消息,美商務部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正在考慮,是否將“以股換補”計劃擴圍至英特爾之外的其他芯片製造公司。

所謂的“以股換補”計劃,就是以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以下簡稱《芯片法案》)相關補貼換取相關公司的股份的一種說法。

當地時間週二(8月19日),盧特尼克證實,美國聯邦政府正與英特爾磋商,考慮用英特爾獲批的《芯片法案》相關補貼換取該公司10%的股份。如若此舉可行,美國政府將成爲英特爾的最大股東。

當時盧特尼克還強調,即便政府入股,也不會獲得投票權或董事會席位,“這不是治理權問題,我們只是把拜登政府時期的贈款轉化爲特朗普政府時代的股權,爲美國人民獲取回報,但這是無投票權的。”

在有了對英特爾“以股換補”的這一想法後,據稱特朗普政府又將目光轉向了那些獲得《芯片法案》實際資金補貼、並在美建廠的芯片製造商們。政府同樣希望用資金補貼換取這些芯片製造商的股份。

週三(8月20日),據業內人士透露,盧特尼克正研究入股美光、臺積電和三星等公司。

去年年底時,美國商務部最終確定向三星提供47.5億美元補貼,向美光提供62億美元補貼,向臺積電提供66億美元補貼,以支持它們在美國生產半導體。目前,對這些公司的大部分補貼資金尚未發放。

拿股份換補貼

對於政府入股公司一事,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就採取過類似舉措。6月,特朗普批准了新日鐵對美國鋼鐵公司的收購,作爲交換,美國政府將持有該公司的“黃金股”,並強調這一安排將使政府獲得對該公司的管理控制權。

所謂的“黃金股”,就是一種對重要管理決策擁有否決權的股份,即政府有權阻止這兩家公司未經總統同意就減少或推遲承諾的投資、或者將生產或就業崗位轉移到美國境外、或者在特定時間框架內關閉或閒置工廠。

自此之後,特朗普政府似乎開始迷上了“插手”企業管理。在談及尋求入股英特爾一事時,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利維特週二證實,“總統希望將美國的需要放在首位,無論是從國家安全還是經濟角度來看,這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想法。”

盧特尼克同一日也指出,“我們應該爲投入的資金獲取股份。我們會交付這筆在拜登政府時期就已經承諾的資金,而作爲回報,我們將獲得股權。”

同時他還暗諷道,“拜登政府當時基本上就是無償送錢給英特爾、臺積電,給這些公司白送資金。而特朗普的邏輯是,想拿錢?可以,拿股份來換。我們爲什麼要給一家價值1000億美元的公司這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