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英特爾後 美又盯上臺積電?專家揭川普不想「免費送錢」背後盤算

專家認爲,「補貼換入股」有望拉昇臺積電本益比。(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英特爾開啓「補貼換入股」模式後,美國政府傳出可能進一步擴大這項政策,臺積電也被點名,市場擔憂可能對股價帶來衝擊。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指出,若無償補助改爲入股,股價短線拉回在所難免,但若外媒報導屬實,美國版大基金即將誕生,白宮入股勢必影響公司董事會。

外媒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正研擬,是否讓聯邦政府入股那些依《晶片法案》獲資助的企業,其中包括臺積電、三星與美光。對此,臺積電迴應表示,對假設性問題不予評論。

陸行之分析指出,英特爾CEO陳立武可能希望透過政府注資取得股東地位,以改善公司的現金流。美國政府也開始反思,過去對在美設廠的半導體公司提供無償補助,等於「免費送錢」,如今改成以資金換取股權更具策略性。不過,如果所有拿到無償補助的公司都改爲增資入股,美國對半導體的投資將類似大型基金,只是未來取名可能更爲閃亮。

部分網友支持美國政府入股臺積電,認爲一旦成爲股東,臺灣廠區等同納入「美國資產」範圍,安全保障立即上身,陸行之雖同意交保護費的概念,但仍若每隔幾天來一下,真的很煩,沒完沒了。也有網友指出,美國政府入股可能讓臺積電本益比起跳至35倍,各位或許可以思考,爲何臺積電長期本益比偏低。

陸行之認爲,補助改爲換股通常會低於市價,因此若入股消息成真,本益比有機會提升。但部分投資人可能不認同,擔心此舉帶來潛在風險,並可能對未來董事會決策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