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分家大戲! 傳臺積電與博通接手 專家狠揭難救關鍵

外媒消息指出,臺積電可能接手英特爾製造業務。(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或將迎來重大變革。繼近日盛傳川普政府正在推動英特爾拆分代工業務,並與臺積電合資成立企業之後,外媒最新報導披露,考慮「接下」英特爾這個燙手山芋的不僅有臺積電,還有博通(Broadcom)打算入局。可能由臺積電收購製造部門,而博通則接手設計和行銷部門。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臺積電正在研究是否全盤或部分接手英特爾晶片廠,可能以投資者財團或其他結構的形式進行。

博通則是鎖定英特爾的晶片設計和行銷業務,並已與英特爾的顧問針對出價進行私下討論,不過前提是必須尋獲願意接手英特爾製造部門的合作伙伴,纔可能正式啓動收購行動。目前博通仍未採取任何實質動作,也不排除可能就此作罷。

然而,報導中也指出,臺積電與博通尚未合作,且目前爲止僅有初步非正式溝通,所有討論仍在早期階段。

美國副總統範斯(JD Vance)日前在巴黎人工智慧(AI)峰會上演說時誓言,川普政府將確保全球最強大的AI系統在美國建造,並使用美國設計、美國製造的晶片,展現對半導體產業自主化的堅定立場。而曾是半導體產業霸主的英特爾,顯然成爲美國政府力挺的頭號對象。

美國總統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政策核心,加上臺積電可能應川普政府要求,考慮收購英特爾美國廠控股權的消息,激勵英特爾一週來股價飆漲23.6%,創下25年來最佳單週表現。

但是在《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蓋勒(Dan Gallagher)看來,股價暴漲更突顯出英特爾的困境:衰退的銷售額和虧損的製造業務正侵蝕該公司市值。英特爾去年股價重挫60%,截至上週,已接近10年新低。儘管近期股價上揚,英特爾市值仍僅約爲臺積電的8分之1,而5年前英特爾在美元計價下的市值曾與臺積電相當。

蓋勒表示,儘管臺積電可能是讓英特爾脫困的唯一希望,但由於兩大巨頭的營運模式差異,加上英特爾本身的財務困境,這場聯姻是否足以爲英特爾帶來救贖仍舊充滿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