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分析師:臺積電救英特爾百害而無一利

參考消息網2月19日報道 據臺灣《經濟日報》2月18日報道,彭博分析師指出,臺積電若投資英特爾芯片代工部門,將面臨整合和營運挑戰,市場影響力將遭稀釋。並且,臺積電若無法完全掌控芯片廠,將面臨潛在的知識產權威脅,給獲利能力帶來風險,就算英特爾代工部門最終獲利,臺積電可能也無法收回所付出的機會成本。

英特爾芯片代工部門去年虧損約130億美元,可能要到2027年才能損益相平。彭博分析師指出,若臺積電投資英特爾芯片代工部門,並持有兩成股權,可能損害臺積電的獲利能力。

彭博分析師認爲,臺積電稱霸先進製程,市佔率超過85%,投資英特爾能帶來的製造好處,可能微乎其微。更關鍵的是,臺積電可能必須從回報更高的內部計劃移出資本和工程資源。即便英特爾代工最終略有獲利,臺積電的每股盈餘可能無法完全收回這筆機會成本。

彭博分析師指出,臺積電與英特爾芯片代工合資企業的營運挑戰,可能比新建一座芯片廠還高,畢竟要調和英特爾現有的芯片廠與臺積電獨特的生產系統,並不容易,而且要重新訓練、重新認證及調整供應鏈,曠日費時。

知識產權憂慮也許會限制臺積電完全優化廠房作業的能力,因爲旗下的專利製程可能無法用於英特爾部分持有的工廠。更重要的是,由於臺積電僅持有少數股權,可能無法掌控重大營運決策。

此外,仰賴由英特爾青睞的業者組成的供應鏈,也可能推高成本,並限縮臺積電精簡生產流程的能力。

彭博分析師認爲,相較之下,臺積電擴大全資持有的亞利桑那州芯片廠,反而能提供給臺積電股東和客戶更多價值。臺積電投資英特爾芯片代工部門,不但形同讓步於技術落後的對手,甚至還可能導致知識產權外泄,傷害臺積電在2、3納米制程的優勢。基於英特爾的先進製程競爭力低,臺積電的投資無法取得戰略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