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合資能救英特爾?分析師揭露「成功唯一前提」
分析師郭明𫓹認爲,臺積電與英特爾合資的成功關鍵,是臺積電要掌握經營權並複製管理模式。圖爲臺積電LOGO。(資料照/路透)
外媒4日再報導,半導體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與英特爾(Intel)已達初步協議,將成立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爾在美國的晶圓製造廠,臺積電將在新公司中持有20%的股份。對此,知名分析師郭明𫓹表示,若要臺積電改善英特爾生產良率,成功的前提是臺積電擁有Intel經營權並複製管理模式。
據外媒報導,白宮和商務部官員一直在推動臺積電和英特爾達成協議,解決英特爾的經營危機,臺積電與英特爾的高層已達成了一項初步協議,將成立一家合資企業,主要持股者爲英特爾及美系晶片業者,接手部分英特爾廠房,臺積電則以生產技術交換2成股份。英特爾和臺積電拒絕發表評論。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𫓹在X發文表示,看來關於臺積電以某種形式協助Intel的市場傳聞會一直持續下去,臺積電的先進製程競爭優勢 (生產良率),是許多層面如人員管理、組織文化、設備與材料採購、專利與技術路線規劃、市場調查、客製化服務等) 環環相扣後的結果,而非單純採購設備與技術移轉就能複製。
郭明𫓹指出,如果臺積電要幫助英特爾提高產量,無論是透過諮詢、股權投資、合資或其他方式,成功都取決於臺積電是否能夠確保對英特爾的管理控制權並實施其管理模式。如果沒有這一點,這只是一項耗時且耗力的工作,而且失敗的機率很高。
郭明𫓹強調,不是說晶圓代工的成功模式只有臺積電,但臺積電只懂自己的管理模式,而這套管理模式已經被驗證可行。
郭明𫓹分析,如果美國政府要求臺積電協助改善Intel生產良率,提案團隊必須確保:臺積電能否擁有Intel的經營權?如果臺積電可以擁有Intel的經營權,組織改造本非易事,能否接受一定的失敗機率且需等待一段時間纔有成果,很有可能慢於臺積電在美自行擴廠。如果臺積電不能擁有Intel的經營權,則失敗機率極高,該提案團隊能否對失敗負責?
不過郭明𫓹也補充,如果只是走個程序代表有做事,並接受在川普任內可能沒有成果,那就可以忽略上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