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救英特爾百害而無一利? 彭博說分明:恐致IP外洩

彭博分析師指出,臺積電若投資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將面臨整合和營運挑戰,會稀釋市場影響力,可能會對臺積電的獲利能力造成風險。路透

彭博資訊分析師指出,臺積電若投資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將面臨整合和營運挑戰,市場影響力將遭稀釋,且若無法完全掌控晶圓廠,將面臨潛在的智慧財產權(IP)威脅,爲獲利能力帶來風險,就算英特爾代工部門最終獲利,臺積電可能也無法回收所付出的機會成本。

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去年虧損約130億美元,可能要到2027年才能損益兩平,彭博分析師指出,若臺積電投資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並持有二成股權,可能打壓臺積電的獲利能力。

彭博分析師認爲,臺積電稱霸先進製程,市佔超過85%,投資英特爾所能帶來的製造好處,可能微乎其微,因爲結構成本、良率差距及IP束縛,可能限制臺積電全面優化英特爾晶圓廠作業的能力,更關鍵的是,臺積電可能必須從報酬更高的內部計劃,移出資本和工程資源。即便英特爾代工最終略有獲利,臺積電的每股盈餘可能無法完全收回這筆機會成本。

彭博分析師指出,臺積電與英特爾晶圓代工合資企業的營運挑戰度,可能比新建一座晶圓廠還高,畢竟要調和英特爾現有的晶圓廠與臺積電獨特的生產系統,並不容易,而且要重新訓練、重新認證及調整供應鏈,均曠日廢時。

IP憂慮也許會限制臺積電完全優化廠房作業的能力,因旗下的專利製程可能無法用於英特爾部分持有的工廠。更重要的是,由於臺積電僅持有少數股權,可能無法掌控重大營運決策,特別是若英特爾或美國政府施加限制。

此外,仰賴由英特爾青睞業者所組成的供應鏈,也可能推高成本,並限縮臺積電精簡生產流程的能力。

彭博分析師認爲,相較下,臺積電擴大全資持有的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反而能提供臺積電股東和客戶更多價值。臺積電投資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不但形同讓步給技術落後的對手、讓出市佔,甚至還可能會導致IP外泄,傷害臺積電在2、3奈米制程的優勢。基於英特爾的先進製程競爭力低落,臺積電的投資無法取得戰略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