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付川普施壓 財經專家獻策臺積電1招:讓英特爾不死不活
臺灣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圖/本報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宣佈對進口的半導體與晶片課徵100%關稅,但在美設廠者除外,外界解讀意指臺積電可望免除關稅。但與此同時,川普口頭上稱臺積電將投資2000億美元,比其先前承諾的1650美元還多,引發業界質疑,臺積電被加碼的金額,恐是美方要求臺積電入股英特爾等。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今分析認爲,川普期待臺積電能救起「昔日的美國之光」英特爾,建議臺積電只要把英特爾救活,「然後不死不活的供在那邊,成爲市場競爭對手,應付將來可能的反壟斷調查,這樣就夠了。」
吳嘉隆今(12)日在臉書發文表示,美國的英特爾曾經是美國之光,在30年前的 IT 革命的時候,「是個人電腦的中央處理器的老大」,不過昔日風光過去,現在 Intel 陷入麻煩,連年虧損,川普政府正在傷腦筋,「期待臺積電能救起這個曾經是美國之光的英特爾,看看臺積電是不是能入股英特爾49%。」
吳嘉隆也指,「這個問題應該難不倒臺積電」,並提出幾點觀察:
第一、臺積電的基本策略是把英特爾救活,不能讓他死了,因爲臺積電將來真正的風險,不是擔心對手追上來,而是美國的「反壟斷調查」。
第二、既然是要應付反壟斷調查,「所以臺積電一旦入股英特爾,股權就絕對不能超過50%」。也就是說,要讓英特爾繼續是美國人的公司,這樣才構成有效的市場競爭對手。
第三、臺積電肯定要做一些技術移轉,但是這些技術肯定是可以控制在臺積電這邊,「臺積電的技術並沒有那麼容易被移轉、複製」,光是拿到一些技術參數,是沒有用的,就算能夠試產,還不等於能夠量產。即使臺積電做了一些技術移轉給英特爾,英特爾自己仍然不會是臺積電的對手。
第四、臺積電可以讓英特爾的晶圓製造進入成熟製程晶片,對汽車業,某些消費電子業,軍事工業等等都可以爭取訂單,來維持英特爾的獲利,「這些獲利,臺積電還可以按照股權比例來分潤」,只要英特爾轉虧爲盈,臺積電就能交差,英特爾能否持續壯大,就要看自己的本事
最後,吳嘉隆總結,臺積電的任務是把英特爾救活,「然後不死不活的供在那邊,成爲市場競爭對手,應付將來可能的反壟斷調查」,這是在複製當年英特爾對付AMD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