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入股英特爾臺積電,是爲美國還是川普的錢袋?

▲臺積電拿了美國政府的補貼,將成爲川普的囊中物?(組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朱錦華

美國總統川普「二進宮」後, 並非「從此改變了全世界」,而是「從此劇烈的改變了全世界」!重要的指標之一,是他要獨佔全世界的高階晶片!「彭博社」18日報導,因爲英特爾將獲得估計約109億美元的《晶片法》(Chips Act)補貼,美國政府正在研擬收購英特爾約10%股份。如此一來,美國政府很可能成爲該公司的最大股東。

「路透社」19日則報導,對於臺積電、三星等同樣獲得美國《晶片法》補貼的晶片廠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正在研究如何透過上述補貼計劃,換取英特爾的股權;並且擴大至收購美光科技、臺積電和三星等公司股份。有參與討論的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說,川普喜歡這個想法。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放話:政府將入股英特爾。(圖/路透)

川普這種做法,屬於共產主義國家常用的「國家資本主義」(state capitalism)手段 ,指的是以國家層面主導商業活動(盈利事業)的經濟制度。如果美國真的這樣做,將是該國史上的創舉。過去,以美國爲首的資本主義制度,跟共產世界的「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素來壁壘分明。前者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後者慣用「計劃經濟」。但兩大陣營也並非完全沒有互相借鏡的時候。

在史達林主政下的蘇聯,於1933至1937年推行「第二個五年計劃」,主要目標是由農業轉爲發展重工業。史達林爲煤、鐵、鋼等工業生產定下高額生產目標,同時下令興建發電站、礦井及油田,並且改進運輸設施。結果在短短數年內,工業產量有大幅度提升:1938年的鋼產量比一次大戰前增加近三倍,僅次於美國和德國。

▲英特爾將被國有化?圖爲該公司發表全新處理器時的畫面。(圖/Intel提供對)

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發生後。羅斯福總統即仿效蘇聯的做法,大幅投資公共 建設,創造大量工作機會,同時投入振興農業與鄉村的計劃,逐漸復甦了美國的經濟。反過來,本來是共產主義國家的中國與越南,則引進了資本主義特有的「市場經濟」制度,成爲鄧小平口中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項改革,迄今來說大致上是成功的。

美國一直抨擊別的國家利用補貼方式支持該國產業,造成不公平貿易。但是到了拜登時,因爲本身晶片產業太不爭氣,於是不惜自打嘴巴,出擡總計527億美元的《晶片法》,對三星、美光科技及臺積電分別提供47.5億、62億和66億美元的補貼,要求他們在美國生產晶片。

如今川普更進一步,計劃把英特爾、甚至臺積電、三星「國有化」。但是,鑑於川普一直以來處處爲自己撈錢的作風,讓人不禁懷疑:川普上述舉措究竟是爲建立「國家資本主義」的創舉,還是爲了他的錢袋舖陳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