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入股英特爾 追趕臺積市場存疑

分析師對英特爾發展前景,強調需在技術上趕上臺積電,才能吸引業務。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22日宣佈,美國政府已完成對半導體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的入股協議,以89億美元收購入該公司9.9%股權,成爲英特爾最大單一股東。不過,分析師對於英特爾發展前景仍有諸多質疑,特別是代工前景方面,強調需在技術上趕上臺積電,才能吸引業務。

根據美國政府與英特爾達成的協議,前者向後者挹注89億美元,以每股20.47美元價格收購4.333億股的普通股,相當於該公司9.9%的股份。至於交易價格爲每股20.47 美元,較當天收盤價24.8美元折價近4美元。

美國政府的投資資金來源包括尚未支付的57億美元《晶片與科學法案》補助,以及美國「國家安全專案」的32億美元撥款。不過英特爾強調,這是一項「被動投資」,美國政府不會進入董事會,也沒有治理權。

但該協議有一點引發外界關注,就是英特爾若在未來出售代工業務超過49%,美國政府將可額外取得5%股權。

美國總統川普在Truth Social上貼文說:「美國沒有爲這些股票支付一毛錢,而這些股票現在市值將近110億美元。這對美國來說是一筆很棒的交易,對英特爾也是很棒的交易。」

然而川普政府近來對美國企業的廣泛干預已讓部分人士感到憂心,他們稱川普舉動已創造新的企業風險類別。不過一位匿名白宮官員解釋,政府入股英特爾是相當特殊而獨特的情況,他說英特爾是少數幾家能夠在本土大規模生產晶片的美國企業之一,由於美國政府視晶片爲國家安全問題,因此會竭力希望避免像近年來困擾供應鏈的短缺問題再度出現。

英特爾稍早也取得軟銀集團一筆20億美元的投資,相當於其約2%的股份。儘管得到美國政府與外部資本的雙重加持,但分析師警告,英特爾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